你的位置慢餐運動
不要急,慢慢食

 
 

* 張可欣

「食」是一門學問,「食」也是一門藝術。我們不是一部進食的機器,除了把食物放進嘴裡咀嚼,然後吞下肚,解決了肚餓的問題,還會分辦食物是否好味道。除了「好味」或「不好味」,又或者只用色、香、味來形容食物外,我們又不妨嘗試從不同角度去了解食物。

食物從哪裡來?我們放入口的東西是怎樣生產的?它們是怎樣運輸到來的?食物是否新鮮?用了甚麼烹調技巧?包含了甚麼味道?口感如何?用甚麼餐具進食?甚麼時候食最好?很多時候都會有人說在本地以有機方法生產的蔬菜特別有「菜味」,究竟甚麼叫做「菜味」?農夫是怎樣種出來的?

很多人都喜歡吃粟米,大家可知道新鮮摘下來的粟米,與摘下來後放了一、兩天後的粟米,在味道上的分別嗎?另外,尚有其他因素會使你對食物的評價加分或減分,包括進食時四周的環境、你的心情、是誰為你烹調的,與你一起用餐的人、……等等。

大自然賦予我們食物,我們故然要好好珍惜,不要浪費。其實只管把食物放進口裡,只為填飽肚子,即使做到不吃剩食物,未免也是一種浪費,浪費了食物的滋味感覺,浪費了農夫及廚師的心血。我們只有慢慢食才可以領略箇中味道,讓身體有時間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一直以來我們都堅持以有機耕種的方式進行生產,及進行有關的教育推廣,是因為我們重視食物由生產至進食過程對人對環境的影響,追求食物豐富的原味和營養,尋求可持續的生產模式,讓尊重食物、尊重環境的小農戶也得享發展生機,這也是近年國際新興「慢食」運動大方向所在。

 

 
 
綠田園基金2005 © 版權所有
用800 x 600解像度及Internet Explorer 5.0 或以上版本瀏覽本網頁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