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 6 月,消委會公報測試結果,港售的仿瓷餐具中,部分會釋出三聚氰胺,當中部分超標,部分未。上月,台灣亦有相關研究發表,發現長期進食低劑量的三聚氰胺,可增加罹患嚴重腎臟與膀胱結石的風險 3 ~ 7.64 倍。
我們的文明已發展到這個地步,一些本來不應出現在食物中的物質,因為各種現實原因,我們為它定出標準。只要不超標,它們仍會合法地存在在我們的食物中,這樣便可以很「合理」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例如三聚氰胺,在考慮到食物處理過程中的飄移影響及環境污染,不少政府都為它訂定標準。香港的奶類以及供 36 個月以下嬰幼兒、孕婦及供哺乳女性食用的食物中,三聚氰胺的最高濃度標準,定為每公斤 1 毫克(即 1 ppm),而其他食物則是每公斤 2.5 毫克(即 2.5 ppm)。
不過,台灣高雄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於上月發表報告,指長期暴露在低量的三聚氰胺下,可能引發大型的人類尿路結石。他們的研究發現,與尿中測不到三聚氰胺者相比,尿中三聚氰胺濃度在 3.11 ng/ml(即 0.00311 ppm)以下的,發生結石風險增加 3 倍;若濃度在 3.12 ng/ml(即 0.00312 ppm)以上的,結石風險增至 7.64 倍。此外,抽檢 9 名病者的結石,全部驗出含三聚氰胺成分。
相信如果有更多類似的研究佐證,政府會重新釐定標準,制訂法規。不過,過程可能要等上三、五、七年,這就是我們文明的進程,在等待期間,大家唯有自求多福。
仿瓷餐具(Melamine Plastic,又稱科學瓷、美耐皿)便是我們生活中的三聚氰胺可能來源。我們平常在家給小孩子用的不易碎膠杯膠碗,各式食肆中用來盛麵、熱湯,甚至蒸魚等等的膠碗膠碟,不少都是仿瓷餐具。
綜合各方專家的建議,最好可以用其他餐具代替,即使用,也應謹慎,尤其是腎功能相對較弱的兒童及孕婦:
。 |
切勿使用仿瓷餐具加熱或烹煮食物,也不應將仿瓷餐具放進微波爐、傳統焗爐使用; |
。 |
|
。 |
切勿使用含砂質的清潔劑、可刮花餐具表面的清潔用品或強力化學物,來清潔仿瓷餐具; |
。 |
切勿使用破裂或表面破損的仿瓷餐具 |
。 |
部分仿瓷餐具不宜放入洗碗機或消毒碗櫃內 |
。 |
|
延伸閱讀:
我們在第 69 期的《綠田園電子通訊》內,亦介紹了仿瓷餐具的問題。
左圖:茶餐廳中用仿瓷餐具蒸魚奉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