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Wikipedia |
今期焦點 |
|
全球暖化與地方種保育
根據天文台的資料,香港 2016 年的冬天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全年雨量較正常多 26%;而今年,則可能有多過正常的颱風吹襲。農業要看天吃飯,隨著一個個被打破的天氣記錄,可以反映農作收成大受影響。
在全球暖化的大趨勢下,首先,是農作物能否適應極端的天氣,保著收成;或者農夫能否有足夠的運氣,在波動的天氣中在猜中冷暖陰晴,種下適時作物(如在溫暖的冬天剛巧種了耐熱的作物)。
其次,就是有收成了,還要看品質有否受到影響。如水稻,溫度上升會增加呼吸的消耗,會因此影響到產量及米質。
還有,就是農作物能否逃過病蟲害的侵襲。台大便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從適合台灣北部農民播種黃豆的 18℃,到估計未來暖化上升 6℃ 後的 24℃,分組模擬暖化,研究對黃豆和昆蟲的影響。他們發現溫度增加,黃豆的生長加快,但同時亦讓侵害黃豆的蚜蟲繁殖速度增加。同樣情況亦出現在東方果實蠅身上,牠們侵襲不少種類的水果,如果溫度增加,再配合適當的濕度和雨量,牠們對水果的危害將會加劇。
另外,植物的病害,部分是靠昆蟲傳播的,如果昆蟲在暖化過程中繁殖加速,那他們傳播病害的速度亦會加快,對農作物的威脅也就更大。
面對全球暖化這個新常態,農業要適應,便要將品種多樣化,找出更耐冷熱、旱澇、蟲病等等挑戰的品種來。
因為近代商品種的標準是要「純」,每粒種子的表現都差不多,亦即是說基因的歧異度少,其實,這是因為在篩選提純的過程中流失了不少基因。
為了保護農業的生物多樣性,過去,科學界比較著重建立種子庫作遷地保育,近年,多了團體關心在田間進行地方種的保育工作。前者保護遺傳資源長久不變,後者所保存的基因卻會因農夫的操作、環境(特別是天氣)、社群的需要等的變遷而轉變,是一種動態的保育。
地方種是指一些在一個區域內連續栽培,由農民自行留種而成的品種。它可以讓作物持續進化,並可能產生出有用的基因變異,讓農業系統可以適應各種不可預知的轉變。
在全球暖化的過程中,物種與物種之間的關係可能會重新洗牌,原來的害蟲可能會離開當地,本來是次要害蟲的可能變成主要,各種變動正影響著糧食生產。保育地方種,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已經變得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今個冬天冷不冷?〉第 202 期綠田園電子通 |
|
|
|
圖片來源:YouTube 截圖 |
你睇咗未
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
與父母、祖父母輩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購買肉食,這是農業工業化後的結果,不過,這些廉宜的價錢卻並未將生產中的環境、社會、健康等代價計算在內。這段短片揭露畜牧業背後的真相,和它帶來的災難,並建議大家儘快以消費者的力量去阻止危機的降臨。
世界關懷農業組織的負責人 Philip Lymbery,用了三年時間,走訪美、歐、亞等洲多個國家,作深度調查,寫成《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一書,並將見聞拍攝成影片,這裡是影片的 10 分鐘精華部分。
大型畜牧農企製造大量動物排洩物,污染環境;為了生產飼料,掠地、砍伐樹林、大量使用農藥;當然更不會考慮動物權益問題;……。
作者建議大家運用消費者的力量,每天三次,減少食肉,並選擇自由放牧、草飼的有機產品。
作為一個起點,這的確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慢慢由每星期一天素,逐漸增加,讓生活變得更健康、環保、低碳。
|
|
|
|
圖片來源:Wikipedia |
綠色天下
撲朔迷離的木瓜性別
根據 FAO 全球農產品數據庫的資料,2013 年香港進口木瓜的總量,全球排第 12,略遜於中國,稍高於日本。以香港區區七百萬人,入口木瓜量竟然較人口 17 倍於我們的日本還要高,香港人真的十分喜愛吃木瓜。但以下關於木瓜的資料,卻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來決定木瓜性別的基因是第 1 號染色體中間的一段區域,一共有 3 種可能:X、Y,及Yh。這 3 種區域可以有 6 種組合,XX、XY、XYh、YY、YYh、YhYh,前 3 個組合分別是雌性(XX)、雄性(XY)及雌雄同體(XYh);而後 3 個組合都無法正常發育,大概授粉後 25-50 天,胚胎便會死亡。
Y 和 Yh 十分相似,只有約 0.4% 的差異,科學家相信 Yh 是從 Y 突變而來。野生的木瓜只有雌株、雄株兩種,並沒有雌雄同體的兩性株,讓兩性株誕生的 Yh 大概在 4,000 年前才出現,較木瓜在原產地中美洲的種植歷史(超過 6,200 年)還要短,故此推斷是當年馬雅人在種植只有雌株或雄株的木瓜時,找到變種的兩性株,於是便篩選出來並作栽培。
種植只有雌株或雄株的木瓜,的確勞民傷財。因為雄株長雄花(一大串的,可長達 3 呎),雄花不會結果。雌株開雌花,雌花授粉後,才會長出木瓜來。但雌雄株的種子無樣睇(不能憑外觀判斷),植株也要等到開花才能辨雄雌。於是,農夫如果想有收成,便要種多一倍的木瓜(種子 50% 雌,50% 雄),待下種後 5-8 個月,第一次開花朵後,才將大部分雄株砍去,只餘小量提供花粉(大概每 8-15 株雌株留1株雄株)。過程既佔用農地,又花勞動力,兼浪費水肥。
兩性株的出現,讓農夫的工作輕鬆了不少。因為兩性株開兩性花,即一朵花內同時具備雄蕊及雌蕊,可以自花授粉,又可以提供花粉與雌花。目前市場上供應的木瓜種子,已經很少有雄株的了,比較多的是 1/3 雌株,2/3 雌雄株的,兩者都可以結果。
不過,即使有了變種的兩性木瓜,農夫還是要砍樹,今次要砍的是雌株,因為消費者一般比較喜愛兩性株結的果。原來雌株結的果多為圓形或橢圓形,果腔大,果肉薄,食味不差;而兩性株結的果多為洋梨形或長形,果腔小,果肉厚,風味更勝。所以,不少農夫種木瓜,會每穴種 2-3株,待開花後,確實性別,便清除雌株,只留兩性株(亦有農夫因雌株較具活力、耐寒及穩定而保留雌株)。
幸好,現時台灣已經育成 100% 兩性株的品種──種苗七號,並且已經用種苗七號再交配出具其他特性的木瓜,希望這些全兩性株的種子可以儘快供應市場作商業售賣。
補充一句,木瓜的性別受基因及環境因素(特別是溫度)影響,可能令雄蕊或雌蕊的發育受抑制或讓已退化的花器重新發育。故此,在特別條件下,雄株也會長出果實,或者在沒有花粉的授粉下雌花亦可單性生殖結出果實。所以,木瓜的性別的確撲朔迷離!
參考資料:
1.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papaya Yh chromosome
2. 馬雅人精選-雌雄同體木瓜
3. 生物技術在果樹品種選育之應用-番木瓜性別檢測
4. The Biology of Carica papaya L. (papaya, papaw, paw paw)
5. 木瓜:安能辨我是雄雌?
|
|
|
|
|
周兆祥的世界
灰色飲食文化就在我們眼前轉綠
1984 年,毫無準備,「不知所謂」,忽然決定了終生吃素……從此走上了不歸路,生命完全改觀;此後全情投入推廣綠色飲食作為個人、社醒、人類自然回歸的切入點, 出版了二十多本分享「識飲識食」心得的書籍,創辦了…… |
圖片來源:綠野林 |
全文 |
|
|
特別推介
免費導賞員培訓課程
「一粒可持續咖啡豆」!
認識林蔭咖啡──以可持續的模式種植咖啡,對環境友善,亦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探討消費與生態之間的關係……
|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