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為香港農業祝禱

踏入甲午馬年,讓我們為香港的農業祈求,祝風調雨順,作物豐收,六畜平安!耕者有其田,農戶生活有保障!

今年對香港農業未來的發展,可能是重要的一年。過去幾年民間有關本地農業的討論,愈來愈多,促請政府重新審視相關政策的聲音,亦愈來愈清晰,及至 1 月中,特首在《施政報告》內宣布將於今年檢討本港的農業政策。政府願意檢討,絕對是好事,只是從現有資料看,政府對農業的認知好似還未充分,重視尚嫌不足,他們將會帶領本地農業往哪個方向走?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內,用了大約 1% 篇幅介紹他對本地漁農業發展的理念──「只要朝高技術、多元和可持續方向發展,應該大有可為……政府將檢討現行的農業政策,以提升生產力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包括引進現代化、環保及保育大自然資源和農業生態的農業技術,為市民提供優質的農產品,亦可促進鄉郊的多元發展。」

這種講法,比起他當年的競選政綱,實在退步多了。當年政綱的視野較闊,它確認農業有綜合的社會價值,而且所制訂的農業政策會由跨部門工作組訂定。還有,政綱明確指出會支持「有機耕作」,會設立研究中心,支援的對象亦包括農(種植)、牧(包括養)、漁等的大農業範疇。相對來說,今次《施政報告》的方向只由產業技術發展的角度出發,而且根據高永文在立法會的發言,是次檢討,只會由食衞局負責。

農業具有生產、生態、社會、文化、景觀等多方面的功能,這種多功能性早已為多國政府所確認(請參考本通訊 120的介紹)。我們政府在檢討農業政策時,若未能確認它對社會的綜合價值,未能涵蓋農、牧、漁等範疇(其實一般說的大農業,還包括「林」,但香港林業稀缺,主要在郊野公園內才有林),以及產(包括支援︰種子、肥料、農機等)、製、儲、銷等環節,單單由食衞局來處理,政策便會有偏頗,亦不會獲得它應有的重視,更會有掛一漏萬的情況。

另外,保障農地是目前最迫切要落實的政策。不過,特首經常強調要不斷開發新土地,在這種思維下,加上若檢討只重產業技術發展,會不會很容易傾向只支持高科技如水耕一類的農業(已經有政黨及立會議員提議了!),將農業困在工廠大廈內,而犧牲了最自然的土耕,亦犧牲了土耕對社會的其他價值?

我們不是不支持提升農業的技術水平,只是與其倡議水耕,不如再走前一步,推廣魚菜共生,前者植物的生長倚靠化學物料的投入,後者卻是依賴魚類排洩物及剩餘魚糧的循環供給,環保得多。

我們支持在不能作土耕的地方實踐魚菜共生,以增加糧食供應,同時支持在宜耕的土地上,盡量耕作,為社會提供多種不可替代的功能,而這些功能令農業兼具如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一樣的公共財特性,政府應該大力扶持。

此外,香港農業發展研究中心長春社鄒崇銘等都已提出農業政策檢討的建議或憂慮。香港民間對農業的訴求已愈來愈清晰,希望政府會誠心聆聽,為本地農業留一線生機。



  你睇咗未
 
水護八煙聚落──農業夥伴濕地的好例子

今年 22 日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與農業:成長的夥伴」,以響應聯合國 2014 年「國際家庭農業年」,同時指出濕地與農業相輔相成的關係。

濕地是位於水、陸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地帶,它在地球上的面積大約只有 6%,但卻為人類提供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如供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淨化水質。

過往,大量濕地因為土地發展或農業需要而消失。不過,近年國際間對濕地價值的認識已經提高,保育的觀念亦已有改善。今年,更提出濕地保育與農業發展的夥伴關係,以可持續的農業保持濕地的健康,復育受破壞的濕地,讓濕地資源作永續利用。

香港因為農業萎縮,濕地結合農業的例子不多,亦未獲重視,政府相關的新聞公告中,只提及米埔的基圍和濕地公園(其實還有塱原和本地一些稻田、西洋菜田、荷塘等)。不過在台灣,水梯田的復育計劃卻是政府、民間團體、農民,以至公眾共同關注、投入的項目。位於台北市周邊,陽明山國家公園附近的八煙聚落,便是一個好例子。

美麗而遺世獨立的八煙,在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合作下,修復荒廢百年的水圳,復耕已經陸化或丟荒的田地,逐漸回復往昔的水梯田景觀,重現欣欣向榮的濕地生態。同時,藉著開發農產品,發展生態旅遊,讓農民獲得環境復育的經濟效益。只是,八煙的珍貴自然與文化資源能否得以永續保存,還要看能否成功讓八烟老農的下一代回流歸農。




圖片來源: YouTube 截圖


  綠色天下

老樹愈老長得愈快

全球研究證實,樹木體積愈大,固碳能力愈強,有的大樹成長一年,所增的碳存量,甚至等於一整棵中型樹。而即使是表面上生長力減弱的老樹,固碳能力亦沒有停止,它每年仍不斷增加碳儲存量,這些研究都肯定了森林中老樹的重要角色。

1 月中《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公布了一群來自 16 國共 38 位科學家對森林碳儲存的最新研究結果。他們測量了 6 大洲、 400 種、超過 67 萬棵樹的成長速度,發現一棵直徑 100 公分的樹,平均一年增加 103 公斤的乾重量,成長速度是一棵直徑 50 公分同種樹的 3 倍;單是大樹每年增加的重量,便相等於一棵 10 20 公分直徑的樹

在早前另一個對杏仁桉(Eucalyptus regnans)和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作的詳細研究中,證實這兩種樹縱然在高度、年輪寬度和胸高斷面積增加等方面,的確如一般所說,樹愈老,成長愈慢(或停止成長),但樹幹及樹冠的木材生產,卻隨年歲繼續生長,繼續增加固碳能力。

因此,森林中老樹對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緩減全球暖化,有著絕對重要的位置。守護一棵老樹,不止是一種念舊情懷,更是一宗比栽種新樹更事半功倍的美事。

圖片來源: Wikipedia,作者: Dcrjsr(生長在美國內華達州的古老刺果松)



  有機生活小知識
 
春天來了,黴菌煩惱還遠嗎?

發霉,是黴菌大量生長時讓我們可以肉眼觀察到的菌絲群。它們會在潮濕天氣時爬滿我們的牆角、木框、衣物、毛巾,還產生令人不適的味道。防止黴菌,絕對要未雨綢繆。

今年冬天雖冷,但幸好乾爽,且陽光明媚,當你想到春雨綿綿的日子已不遠的時候,就更覺珍惜。這時你最值得花點工夫做的工作,就是防黴,這樣肯定能讓你在即將來到的春天好過得多。

防黴第一步,就是要認識何為黴菌。其實,並沒有一種菌叫黴菌,它是成千上萬種絲狀真菌的總稱。肉眼可見的是依附在物件上的菌絲,肉眼看不到的大量孢子,散播在空氣中,幾乎無處不在,能在嚴苛天氣中生存,寒冷乾燥時只會休眠,有部分在攝氏 4 度以上就可以生長(所以雪櫃要將溫度定在 4 度或以下);它不是靠光合作用,而是靠分解有機質獲取食物,再遇上適當的濕度,它就迅速生長繁殖。

由於這些孢子能令人產生各種敏感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痕癢(黴菌孢子會刺激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引發皮炎)、鼻敏感、精神不振、雙眼紅腫等,所以你會發現全球無論哪個角落,都對這小東西嚴陣以待。但要在家居環境中完全消滅黴菌是不可能的,只能提前防範,減小爆發規模。

防黴小貼士:
1. 防潮
這是預防工作中最為重要一環,若發現家居有漏水情況,一定要盡快修好,讓環境回復乾爽;在大回南天時,潮濕的空氣無處不在,要防潮惟有關閉窗戶,減少水氣進入,並以抽氣扇將室內特別潮濕的空氣抽出室外。若必須以機器維持室內長時間乾爽,則使用抽濕機比開冷氣好,因為黴菌會在冷氣機內孳生再循環回到室內。

2. 移除染黴物料
盡快移除發霉的油漆、木料或布料,以免在回南天黴菌大爆發。移除過程中,緊記不要動作過大,以免孢子隨塵埃飄到家中不同角落。若災情嚴重,為免過程中吸入過多孢子而引起不適,記得戴上口罩和眼罩。

3. 除黴清潔
液醋、小梳打、雙氧水、硼砂液等均可去除霉菌。最好可在乾燥的日子提前以這些清潔液擦拭牆身、瓷磚罅或木框等容易長黴的地方;或者將小梳打粉以醋或檸檬汁開成糊狀,搽到長黴菌的位置上,敷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再用牙刷擦洗。留意,漂白水對環境有害,建議盡量少用。

4. 毛巾
黴菌的菌絲能夠深入窄小的間隙,要清洗十分困難。若黴菌長在面巾、浴巾(甚或衣物)上,要徹底解決唯有更換了。但若你也面對一個月不到面巾就發霉,一個春天要換三數次毛巾的煩惱,不妨常備數條毛巾,更替著使用,這樣每條毛巾都有較多時間處在乾爽狀態,避免一天到黑濕漉漉,淪為黴菌溫床。由黴菌引起的味道,則可以泡浸在混合了醋和洗衣粉的水中來去除。

5. 衣物
在雨天持續數天甚至數周的日子裡,可在洗衣機的最後過水程序時,放進小量醋及梳打粉,既可預防長時間曬晾也不乾的衣物滋生黴菌,亦可令衣物鬆軟潔白。

圖片來源: Wikipedia,作者:Calimo


  園圃物語
 
也談麵包

115 日出版的綠田園電子通訊,標題文章是〈對麵包的知情權〉。閲讀之後,深表贊同。在今天步伐如此快速的社會,麵包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主要食糧。不是嗎?像孩子的早餐、上班一族的午餐。……

全文……(pdf, 252KB)

圖片來源:馬憲恩
  活動好介紹

津津樂稻 2014 ── 早造插秧

親身體驗赤腳陷泥濘,彎身插秧苗的農趣,認識傳統稻米農具的用途和種稻方法,並學習以有機稻米及芝麻製作香氣撲鼻的有機芝麻糊,延續承傳米食文化。

詳情……


 
 
洛神甜蜜傳社群 ── 慈善贊助活動
 
讓企業的義工團隊,在有機農場內種植洛神花,並於年底收成後即場製作果醬。藉農作為員工提供聯誼、溝通和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機會,並讓企業義工共享有機田園產作的樂趣與成果。更可安排將果醬送贈社福機構以作慈善用途。

詳情……


 
「非常慈善.非常稻」 ── 慈善贊助活動
 
讓機構員工走出辦公室,在田間努力合作,種出自己的米,藉農活提供聯誼、溝通和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機會。更可安排將收成送贈社福機構以作慈善用途。

詳情……


 
齊享有機菜 ── 慈善贊助活動
 
要體驗種植有機菜的辛勞與樂趣,並讓更多人分享收成時的喜悅,企業可贊助員工或義工到本農場學習種植有機菜,待收成時與來自社福機構的受惠者一起採收、品嚐和分享,在拉近與有機食物的距離之餘,更可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

詳情……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2 月 23 日 詳情……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2 月 16 日、 3 月 2 日 及 16 日 詳情……

家居種植課程
3 月 30 日及 4 月 6 日 詳情……

  本地有機速遞

2.7 Share X Fair ── 『遊台農情』

香港永續栽培學苑舉辦的二月份「永續.分.享.會」主題是『遊.換.台農情』,將會分享苑友第一次到台南一些農家交流的經驗及冠軍級蓮霧種植法,還會分享從台灣帶回來的種子。另外,還有永續栽培課程畢業生分享在台中有機農場的換工體驗和難忘遊歷。

詳情……

圖片來源:Facebook 專頁


 
 
2.15 「香港農業發展」專題講座
 
由文化葫蘆主辦,是「樂地.生根」活動的一部分,內容包括兩個講座,上午的「戰後香港農業社會」及下午的「農夫的昨日今天」,前者介紹昔日農業政策和工作,回憶戰後新界的面貌,後者介紹本地農業發展,城鄉共生的概念,以及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等。

詳情……


 
3.9 前 「港文化‧港創意」X 大埔 & 粉嶺
 
由香港賽馬會贊助的「港文化.港創意」,今年走入大埔及粉嶺,以「樂地.生根」為概念,在大埔林村許願廣場及粉嶺聯和市場內,展出本土藝術家及年輕人的作品,並向公眾介紹兩區的傳統習俗、老店村落、區內歷史等。林村展場開放至
223 日,聯和墟展場則至 39 日。

詳情……

圖片來源:Facebook 專頁


 
桃花、年桔回收行動
 
環境保護署與香港環境保護協會合辦桃花回收行動,以鼓勵市民將廢物循環再造,減輕堆填區的壓力。另外,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亦有年桔回收計劃,並將年桔重新移植到保育區為蝴蝶提供食物及成為鳳蝶幼蟲棲身之所,自去年起更透過配對方法,讓捐贈機構直接將年桔送到學校蝴蝶園及有機農場等等。

2014 桃花回收活動」詳情……
「年桔回收及轉贈網絡 2014」詳情……


  周兆祥的世界
 
將工作昇華

如果你做工,只是為了「搵食」,那麼即使你「搵到食」,你的滿足感最多止於感官的滿足。如果你做工,只是為了證明給全世界看你有甚麼甚麼本事(例如賺大錢),你的滿足感最多止於心理的滿足。周兆祥認識的那些幸福人種,一個個都懂得將工作「昇華」,變成自己靈修工夫!


全文……

  綠領職位
 
招募農務幹事

綠田基金現正邀請熱心工作,且具多方面才能的人士加入我們的團隊。農務幹事負責一個約 50 斗種有機農場的每日工作,包括種植作物(蔬菜、果樹、稻米等)、照料動物、完成農地日誌、出售農產品,以及其他農場工作……


詳情……(pdf, 149KB)


招募農場雜工

綠田基金現正誠徵農場雜工一職,負責農場的一般農務,協助處理其他雜項工作等。入職要求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學歷不拘,能操粵語及簡單文字記錄,懂有機耕種優先。


詳情……(pdf, 103KB)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查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