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足不出戶的孩子,長大後會捍衛大自然嗎?

10 月中英國一項研究公布,全英八成的兒童接觸大自然的程度,未達指標。足不出戶,沉迷電子產品,已是新一代孩子的一個普遍特徵。對大自然和裡面的生物不認識,更談不上有興趣的一代人,將來會捍衛我們的環境、保護瀕危的物種嗎?這個問題雖還未有答案,但肯定已是一個警號。一場歷來最大型的「重返大自然運動」剛於英國全國展開。香港本土亦有相關活動,將孩子帶到戶外。

在日常生活中,很易觀察到新一代兒童大多喜歡逗留室內,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使用電子產品之上。究竟他們與大自然接觸的程度如何,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科學研究數據。有鑑於此,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與埃塞克斯大學合作,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年的《與大自然接觸》(Connecting with Nature)調查研究,在全國範圍找來 1,200812 歲的兒童,要求他們就「我喜歡接觸動物和植物」、「戶外讓我快樂」和「人類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等 19 個指標,就自己的認同程度打分,最認同為 2 分,最不認同為 -2 分,從而量度他們與大自然接觸的程度。

協會將「與大自然接觸」定義為:1) 享受自然;2) 對生物感同身受;3) 與自然的一體感;4) 對自然具責任感。他們將合理期望定在 1.5 分,結果顯示,只有 21% 調查對象達到這個目標。而當中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愛接觸大自然,住在都巿的孩子又較郊區的孩子與大自然的聯繫較佳(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分析)。

這個結果肯定了大家對這一代兒童缺乏與大自然接觸的觀察。協會的報告除了公布研究結果,亦重申了接觸大自然的好處,目的是要帶領小孩子重返自然。它引用了協會在 2010 年公布的報告書《孩子們到戶外去》的一些資料,列出兒童可從與自然接觸中獲得的好處,包括 1) 有助於提升學業成績,因為親身接觸會使學習經驗更深刻和具趣味性,加強理解;2) 鍛鍊體格;3) 有良好的自我形象,故有助建立人際關係等。

與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公布查調報告幾乎同步發生的全英最大型「重返大自然」運動,就是有見於孩子日漸失去與自然的接觸。推動這個運動的「野外網絡」(The Wild Network),在今年 9 月成立,目前已有近 400 個機構成員(包括英國國家信託基金、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野生動物信託基金、全國遊戲運動和國家衛生局可持續發展部門等),在全國範圍內,鼓勵家長去為孩子創造接觸自然的生活模式,而最基本要達到的目標,是每天以半小時的屏幕時間,交換半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野外網絡」由一套名為《Project Wild Thing》的紀錄片播放作為運動的核心活動。影片導演 David Bond 從自己兩個孩子身上,發現僅一代的時間,新一代已失去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再也叫不出各種昆蟲的名字,於是決定盡最大的努力重建這一聯繫。從影片的預告片中,可以看到他拿著大聲公,身體力行,站在街頭向途人高呼:「帶你的孩子到戶外去!」

的確,讓孩子親近自然已不再是現代人的共識。在香港,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公眾場合,父母與子女齊齊長時間向高科技電子產品俯首致敬的畫面,比目皆是。可幸的是,香港也有機構開始積極舉辦活動,將小朋友拉到戶外。智樂兒童遊戲協會舉辦的社區大自然遊戲日近年成功在家長的子女活動時間表上穩佔一席位。這機構的理念較為樂觀,它相信兒童與生俱來有一種對大自然的愛慕,將小孩帶到戶外玩耍,只是呼應他們心底的需要。

新一代在將來會否捍衛大自然,就要看今天他們在大自然獲得多少的樂趣裨益,這需要與時間競賽,在他們心目的那份愛慕消逝之前,趕緊捉住。



  你睇咗未
 
「和堅持務農者一起」的紀錄片

由菜園村支援組及影行者製作、陳彥楷拍攝剪接的菜園村抗爭紀錄片《鐵怒沿線》第三集〈三谷〉,不久前在著名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競賽組中贏得「獎勵賞」(Award of Excellence)。根據香港獨立媒體報道,評審認為〈三谷〉「漂亮地刻劃了村民對土地的愛、對失去家園的恐懼」。未看過這部 5 小時紀錄片的人要留意了,今年社運電影節還有一場放映,1110 日星期日兩點半在八鄉石崗菜站播放。

這次是香港紀錄片在這個重要的紀錄片節中,贏得的最重要獎項。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今年的參節影片有 1,761 部,來自 123 個國家及地區。「亞洲新浪潮」競賽組別,亦有來自 63 個國家和地區的 608 部影片參賽,在首獎「小川紳介獎」之下便是「獎勵賞」,今年有兩部片獲獎,〈三谷〉是其中之一。

2009 年菜園村抗爭運動開始之初,陳彥楷(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之一,並列為導演的還有所有菜園村村民)已參與菜園村支援組的工作,並以鏡頭紀錄下整個運動歷程,至今已剪輯成三集的《鐵怒沿線》,分別是紀錄反高鐵抗爭的〈菜園紀事〉、村民爭取集體搬村的〈蓽路藍縷〉,以及村民規劃新村、買地及暴力逼遷過程的〈三谷〉。

影片主角是堅持務農和捍衛鄉郊生活的菜園村村民,影片採用介入式拍攝,即拍攝者同時亦是運動的參與者,這樣可以讓觀眾透過影像,更加親近村民的生活和面對困境的心情,增添更有層次血肉的理解。如果你想理解陳彥楷的拍攝理念,可閱讀他寫日本著名紀錄片導演兼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發起人之一小川紳介(Ogawa Shinsuke)的文章《責任與意義》

小川紳介的紀錄片理念對陳彥楷的拍攝有極大的影響。陳彥楷這樣描述小川紳介的拍攝理念:「他重視被拍攝者與拍攝者的關係、當地人們發生的事情,而拍攝的人希望自己與被拍者的生命會因拍攝而有所連合,產生化合反應,讓彼此在拍攝工作後,對自己與對方的生命都有更多的瞭解或反省。」

相信這也是陳彥楷拍攝菜園村的理念,1110 日,來到石崗菜站,一起走進這群堅持務農者的生活吧。

圖片來源: 第十一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鐵怒沿線--三谷》網頁


  新書推薦

是時候打正旗號 談動物權益

上一次踏足梅窩是學生年代的事了,最近再去是 8 月暑假將盡之時,一場大雨讓我們抵達銀礦灣時,已暮色降臨了。遊人漸稀,本來只有海浪聲的海灘,突然傳來依稀可辨的鈴噹聲。沙灘邊沿的小路,有一串影子在靜靜移動,牛!牠們用了足足十多分鐘,才全部到達沙灘的歇息之所。牠們就是傳說中身世坎坷的大嶼山牛牛,是牠們使這本《動物權益誌》讓人感覺來得是時候了。

那鈴噹聲是來自繫於牛頸上的牛鈴嗎?那牛鈴會是數十年前農夫替牠繫上去的嗎?思緒回到昔日陽光下的農耕生活,但眼前所見卻是幽靈般的影子,這個落差著實讓我震撼。牠們不是消失而是放生,蘊含著農人對牠們的感情;介乎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牠們,自由與被漠視一線之差,而漠視與敵視也是一線之差。更何況,牠們在人類世界邊緣已慢慢恢復牛群天然的社區結構,維護族群利益。

然而,牠們的權益看在人類眼中,可以藉各種簡單理由隨手抹走。棲息地萎縮不易喚起注意,到八牛車禍這人人不想看到的慘劇,問題徹底暴露──動物權益爭取的尊重,是攸關生死的。

由此事觸動,生態藝術家二犬十一咪開始策劃及主持兩個關注動物權益的訪談節目──網上電台熱血時報的《Animal Panic》及視頻節目 Channel B 的《動植物氹氹轉》,邀請關注相關議題的人前來分享,集思廣益,並間接促成了本書──《動物權益誌》的誕生。

二犬與她的嘉賓談到的生物,不局限於作為人類好朋友的寵物,而是除了貓狗,還包羅了牛隻、海豚、鯊魚、螢火蟲、鳥類、蝌蚪和龍尾的海洋生物等。這傳遞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這個世界是環環相扣的大網,人類只是其中一環,只要其中一環斷裂了,這個世界便會遭到無可挽回的破壞。而讓這眾多生物生存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整個環境,它與城巿發展、城巿人的生活,以及城巿人的思維模式都緊密相連,這些題旨都屬於這本書關心的範疇,在一個「動物權益」的主題下統一了。也是這一特點,讓人感到談論動物權益,現在是時候了。


圖片來源:熱血時報面書《動物權益誌》封面局部


  有機生活小貼士
 
醉翁之意不在酒 佳節剩酒變佳餚

天氣漸涼,冬天對於怕冷的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要數愛上冬天的理由,這一個肯定排在前三大,就是感恩節、聖誕節、西曆和舊曆新年等接二連三的各種歡慶活動。節慶大餐的最大特點就是豐盛,剩食可說是刻意安排的結果。吃剩的食物,不想浪費,可包上保鮮紙便扔進雪櫃;但喝剩的酒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剩酒變佳餚的好點子?

讀到英國《衛報》廣邀讀者分享剩酒食譜的文章,即刻被吸引,不是因為筆者獨好杯中物,正因不怎麼好,才更常常糟蹋了美酒。讀者踴躍提出建議,有的教你製酒醋;有的做成白酒或紅酒香草啫喱,是送禮佳品;有的用來焗製意式曲奇,好處是凡酒皆可;其中一款紅酒燴雞更贏得大獎。筆者獨好色香味俱全的甜品「紅酒燴梨」,因為做法十分簡單,不需要任何特別用具和食材,即刻借來與大家分享:

6 人分量]
大啤梨 6 個(削皮但保留果柄)
紅酒 300ml
150ml
黃糖粉 275g
玉桂葉 1
玉桂枝 1
薑粉 1
檸檬皮 1

將所有材料倒進一平底鑊(大小以能一層過放下所有啤梨為準),排好啤梨,果柄向上。

煮至啤梨變軟稔,而酒亦變成不太濃的糖漿狀(即大概半小時至 45 分鐘,視乎各人對稔的標準),即可熄火,稍涼即可上碟。

在大家躍躍欲試之際,再次提醒,這個食譜的精神是將派對留下的剩酒再用,若刻意去買酒來做,就有違原意了。

相片來源:Wikipedia : Red Wine


  園圃物語
 
後園巡禮

週末在家,又是整理後園的時候。第一項工作,當然是拔除野草,跟著是細意地觀察每棵植株的健康情况,適當地給與不同的護理。例如:蘿蔔苗的根部外露在泥土的表面了,它需要培土護根;車厘茄的枝條柔軟,需要加插竹枝扶持;移苗後的西蘭花,是追肥的時候;原先種植潺菜的田畦,也要播種其他的植物了。


全文……(pdf, 276KB)

圖片來源:馬憲恩
 
活動好介紹

秋季農莊親子樂
 
每年秋季旅行,學校除了安排小朋友走出課室擴寬視野外,更需要為是次旅行帶出有意義、有教育性的學習;綠田園有機農場可容 500 人或以上參與,可以在貼近大自然的有機農場內,一起進行充滿趣味及富教育意義的活動。

詳情……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11 月 24 日 詳情……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2 月 16 日、 3 月 2 日 及 16 日 詳情……

家居種植課程
12 月 8 日及 15 日 詳情……

  本地有機速遞

11 ‧ 2  麵粉工作坊

馬寶寶社區農場將於 112 日舉辦麵粉工作坊,介紹不同麵粉的用途、生產方式、質素差異,教你用麵粉製作不同麵食,替自己的私房系列添加菜式。多一點生活技巧,多一點生活自主。

詳情……

圖片來源:馬寶寶社區農場

 
 
12 ‧ 15 「水樂行 2013」──遠足競賽行山樂
 
香港地球之友將於 1215 日在香港仔水塘舉辦「水樂行 2013」─遠足競賽行山樂。是次活動不單只有行山遠足,大會還跟據地形特色,設計了一連串比賽及遊戲,當中更結合了競技及體能元素,令參加者能一面欣賞美景之餘,亦能同時了解水資源的可貴。截止報名日期:1129 日。

詳情……

圖片來源:活動網頁


  周兆祥的世界
 
為什麼睡得才有福?

近世人類愈益遲睡或日夜顛倒,後果至為明顯︰健康日益走下坡,不但抗抵力弱、身體全面失衡,而且精神狀態日差,連生殖力亦受影響。開夜車趕工或者返夜班為了搵食無可奈何,是社會的現實。無法「正常」睡眠(即晚上九時十時睡到天光)者,更要加倍用其他方法保重身體。大自然鐵面無私,只有遵從自然規律做人才會健康。健康不是最大的財富嗎?


全文……

圖片來源:「周兆祥的世界」網頁


  綠領職位
 
招募農務幹事

綠田基金現正邀請熱心工作,且具多方面才能的人士加入我們的團隊。農務幹事負責一個約 50 斗種有機農場的每日工作,包括種植作物(蔬菜、果樹、稻米等)、照料動物、完成農地日誌、出售農產品,以及其他農場工作……


詳情……(pdf, 149KB)


農場雜工

綠田基金現正誠徵農場雜工一職,負責農場的一般農務,協助處理其他雜項工作等。入職要求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學歷不拘,能操粵語及簡單文字記錄,懂有機耕種優先。


詳情……(pdf, 103KB)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查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