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昆蟲入饌 你能接受嗎?

10 月 16 日是世界糧食日,又到大家好好關注糧食課題的時候。聯合國糧農組織近年針對全球糧食威脅,積極鼓勵開發昆蟲作為人類食物。雖然人類食用昆蟲的歷史十分悠久,但飼養及大量生產,仍算得上是移風易俗的舉措。全球不同角落已有不少人士積極開發相關技術,昆蟲入饌有什麼已知的好處,又帶來什麼隱憂?

FAO 近年認真推廣昆蟲菜單,相信大家都略有所聞。今年 6 月,FAO 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選寫的研究報告《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来前景》發表,是同類研究中的首份。文件指出,現時全球有近 10 億人吃不飽,同時,到了 2050 年,全球人口會達至 90 億,對食物生產量的需求將會翻一番,必須積極開發新的食物來源。

昆蟲作為食物並非新鮮事,在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單是華南便有著名的禾蟲蒸蛋、鹽水桂花蟬、和味龍虱、椒鹽蠶蛹等傳統美食,連淘寶網也有鮮活、冷凍、乾製等昆蟲產品配送到戶。FAO 提倡開發昆蟲農業,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滿足老饕的需要,而是著眼於它對紓緩糧食緊張的可能。開發食用昆蟲的好處有,昆蟲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鈣、鐵、鋅和維生素等,而且養殖的環境成本較飼養牛、豬、雞等為低。

全球有 20 億人有食用昆蟲的文化,有紀錄的食用昆蟲有 1,900 種,受歡迎程度依次為甲蟲(31%)、毛蟲(18%)、蜜蜂、黄蜂和螞蟻(14%)、蚱蜢、蝗蟲和蟋蟀(13%)等。昆蟲亦在很多方面為人類服務,例如,牠們為花朵授粉、改善泥土質素、副產品如蜜糖和絲綢深受人類喜愛,更可以入藥,亦成為藝術文化表達的對象。

除了直接用作菜餚,昆蟲還可以作飼用。在這方面,非洲已有實質的成果了。南非的 AgriProtein 公司和史德蘭波希大學的 Elsjep Pieterse 博士的蒼蠅工廠,是以有機廢料繁殖蒼蠅,再將蒼蠅的卵孵化成幼蟲,作為養漁業的飼料,這生產已成功擴展到工業規模,並贏得非洲創意獎的 100,000 美元獎金。第一間工廠已在興建中,耗資 370
美元。第二第三間廠亦計劃在兩年內落成。

另外,在昆蟲食物加工上,亦有可喜的成績。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麥吉爾大學的學生,亦因研究出將蛋白質豐富的蝗蟲急凍後磨成粉末,製成可加進麵粉中的「超力粉」(Power Flour) 而在美國獲得「霍特獎」的 100 萬美元獎金,不久將在墨西哥實際試驗量產。

不過,看完中外各種昆蟲農業的報道,感覺是所謂的開發,其實是大規模的生產。可能是筆者杞人憂天吧,但過往工廠式生產或利潤最大化的概念應用到農業上,已衍生出不少問題。例如要增加蜜蜂產量便要使用抗生素;要降低養雞成本,便要密集養殖,因而引發動物福利的爭議,亦可能增加禽流感的傳播與變種機會;同樣為了降低成本,改變牛隻草食的習性,在飼料中加入其他動物的遺體,因而引發瘋牛症

當人類以工廠式大規模密集養殖禾蟲、龍虱、桂花蟬等昆蟲時,應用農藥、抗生素已經是可以預期的了,除此之外,還會不會製造出新疾病來?會不會對環境造成壓力?會不會產生新的道德問題?今日,昆蟲食物仍未普及,人類對它有過敏反應的記錄仍不算多,但當它大量廉價地生產後,接觸的人口多了,會否引發更多過敏反應,成為新的致敏源?

怎樣餵飽 90 億人,絕對是人類社會的重大挑戰。開發新的蛋白質源有實際需要,但是怎樣避免重蹈過往養殖業的覆轍?抑或考慮從植物源蛋白質入手?抑或將目前全球浪費掉的一半食物挽救回來?我們可以從更多角度思考。


圖片來源 :FAO《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来前景》報告(pdf, 5.8MB)


  你睇咗未
 
食育教育──日本的「勿体無い」精神

台灣公視早前播放了天下雜誌拍攝的《台灣剩食之旅》,該紀錄片的第二部分遠赴日本,拍攝頒布了《食育基本法》8 年的日本,社區與校園是如何做好食育教育,反思食物公義,達到校園飲食零廚餘,大有向日本取經之意。在香港,社會剛開始討論源頭減廢,以改變思維和價值觀為出發點的「食育教育」,十分值得我們參考。

紀錄片從兩方面探討台灣剩食問題,一是生產過程所做成的浪費,另一個則是消費端的浪費。兩軸之間互相影響,消費主義和農業工業化帶來的影響做成結構性的問題,要從根源解決問題,鏡頭轉向日本的社區與校園,並以小學生做到零剩食而自豪的鏡頭作結,令筆者想起一位日本中學生朋友教過的一個日本詞彙「勿体無い」(mot-tai-nai)

根據日本權威字典《廣辭苑》的解釋,「勿体無い」這個詞是用於表達一種對還有利用價值物品進行的浪費行為的遺憾情緒。2005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肯亞環保先鋒 Wangari Maathai,就是「勿体無い」最著名的倡導者,並發起全球性的Mottainai Campaign,她認為這個提倡資源有效利用的詞彙,能完美地體現 3Rs 精神(減少使用資源、重複使用資源和循環使用資源)。

不知是否有了詞彙,生活上就有了這關注的想像。2001 年日本通過食品回收法,透過大賣場、商場等,規定一定的食品回收比例,進行分類、發酵後,製成飼料,投入耕種,大大推動以循環性農業處理剩食方式。

2005 年日本政府更正式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倡議從飲食健康,至食物生產,再到與環境調和等都達至健全發展,並作為一種國民運動,在家庭、學校以及地方機構等全面推行,成為當代飲食革新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食育基本法》也是食物與農業的教育,從教育的面向著手,把民眾帶到農田裡,做農事體驗,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和怎樣的飲食才是健康,然後呼籲民眾支持本地農業。最近香港討論有關如何保育本地農業,推行食育教育可能是最基本步驟。

當今世界的飲食問題複雜程度,無法只依賴安全檢查網的建置來解決,今日的飲食問題是飲食、食物生產與現代化生活模式交織的問題,因此必須透過新的價值觀的提出及生活風格的改變,引導人類發展轉向才有可能解決。

news2b.jpg

圖片來源 :YouTube 截圖


  創意社企

社企貼身設計 惠及緬甸萬個鄉村

腳踏式紅犀牛膠水泵,可到達地下 25 米,每小時抽水 1,000 加侖;便攜式優雅蓄水池,可裝水 250 加侖;太陽能電筒,真的可在夜晚使用……不是在說周星馳的電影,這些都是緬甸專為農民設計農具的社企 Proximity Designs 的驕傲出品。他們不獨設計產品,還發展出一套有效的運作理念,讓他們的設計服務能真正切中農民所需。

你或者會想,方便高效的農具多不勝數,Proximity Designs 有什麼特別?事實上,農業是一個十分具地方特色的行業,氣候、泥土、地理、水紋、作物、文化歷史、農民的購買能力等,都令到每一個地方特別需要一套度身設計的農具,以達至最高產能。

Debbie Aung DinJim Taylor 兩夫婦創辦和營運的這間社企,獨特之處正如它的名稱所示,緊貼著農民的需要。它只守住緬甸農村獨特的環境和耕作方式,至目前為止,已發展成員工 350 人,為近 50 萬農民改善生活的緬甸最大社企,但它仍未考慮將服務範圍擴展至其他國家,原因就在於它服務的在地性。

Jim 是美國人;Debbie 雖原藉緬甸,但有著十分國際化的成長背景。兩人最初以國際發展企業機構(iDE的分支形式,在 2004 年到緬甸開發農具之前,已有很豐富的國際服務經驗。2008 年緬甸特大風災後,他們迅速去到農村,除了提供即時解困的捐助和物資,最重要就是交付了一個資源套,內含農民必需的種子,讓他們能趕得及播下來季收成的種子,亦迅速設計出一個能讓農民儲存乾淨食水的流動蓄水池。同年, Proximity Designs 成為一間獨立社企。

目前,他們最受歡迎的農具,是一系列售價在 1550 美元之間、切合不同環境條件的灌溉水泵,十分輕便,且只需人力操作。好像紅犀牛,已售出 3 萬部;另外,針對缺乏電源的偏遠地區需要而設計的太陽能照明工具,售價也只是 10.5 美元,也已售出 8,000 多個,減低使用蠟燭帶來的火災危險之餘,更讓農家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工作,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方便小孩子讀書,接受教育。

價格的設定對 Proximity Designs 十分關鍵。低廉的定價,讓農民能夠負擔和讓企業收回成本,但更重要是,售價本身將企業和農民定義在生意而非慈善的關係之上。因為要自掏腰包,農民的購買表示對產品的真正支持,而這也讓他們有強烈意欲向設計者回饋意見,使產品能透過維修等售後服務,繼續改良更新設計。

設計了好的產品還不夠,要交到農民手中才起到作用,所以他們還有一隊強大的銷售隊伍,成員通常最初都是用家,接受培訓後,成為推銷者兼售後服務提供者,可從中賺取佣金。很多產品亦透過鄉村小店出售,去年獲史可爾社會企業家精神獎( Skoll Awards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DebbieJim 強調,他們的社企是以「empathy」(有能力理解別人的情感與困難的「同理心」),而非「sympathy」(可憐別人的不幸的「同情心」)來運作。這也體現在他們其他類別的服務上,包括農耕技巧分享(例如「鹽水選種法」)、農民培訓、基建工程,甚至小額借貸等,目的都是為了向農民提供全面協助,增加農耕效率,提高收成,從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農業是最古老的職業,農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各自都累積了很多經驗。但不同地域之間的農民缺乏溝通渠道,農民的技術亦局限在他們所能掌握到的製造方法上。配合明年世界家庭農業年的各種討論中,其中一個熱門話題,就是如何促進農耕經驗與創意的交流分享。立足緬甸的 Proximity Designs,以設計將分散在農田每個角落的經驗智慧累積和總結,並轉化為能令最多人能獲益的產品及服務,營運理念及成果對香港的農業發展亦有啟發,就是如何動用本土的各種創意力量,去為我們的農業帶來一個度身訂造的運行模式,由設計農具,到資金集結,到銷售網絡,到農業在都巿構成的角色等等。

想了解更多Proximity Designs 的理念,可瀏覽:
Public Interest Design 網頁
Fast Company 的 Co.Exist. 網頁
Harvard Kennedy School 網頁


圖片來源 :Proximity Designs 網頁


  有機生活小貼士
 
呵護地球 地球才會呵護我們的肌膚

一入秋,皮膚就開始繃繃緊,不小心刮一下,還會出現一條白痕,這對很多女士來說,絕對是一個訊號:要為皮膚補濕了!其實護膚的需要,每季都有不同主題,春天要控油,夏天要防曬,還有美白、去皺、除斑、收毛孔……天下那麼多愛美的女子,那麼多塊等待呵護的面孔,她們的粉、霜、水、油、膏都用什麼成份製成?它們有一天也會被消耗淨盡,到時我們要用什麼來為悅己者容?若不想出現這種情況,可以點做?

最近看到台灣作者夏洛克的一篇文章《我畫上大自然死亡的妝》,題目看似有點嚇人,但卻傳遞出一個十分強烈的訊息──我們使用美容化妝用品的時候,如果完全無視生產及使用過程對環境生態產生的危害,就等如將大自然的死亡,畫在我們的臉上。

夏洛克特別著重談美容產品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因為這些本來以石化原料為主要成分的產品,近年也流行天然有機,致令天然原料需求量大增,部分原料來自一些已受威脅的物種,如:

用以提煉精油,製造香水的:
檀香(Santalum album,IUCN 易受害等級)
匙葉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IUCN 尚未評估)
花梨木(Aniba rosaeodora,IUCN 瀕危等級)

抗微生物、抗氧化:
白鮮狀牛至(Origanum dictamnus,IUCN 近危等級)

美容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一些化學添加物,如噴霧劑、指甲油等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會破壞臭氧層;動物測試亦連累無辜生命受苦。卸妝時,排放到環境中的物質亦會破壞環境,如防曬產品中的二氧化鈦奈米微粒,會傷害水中微生物。所以,如果要獲得地球的呵護,夏洛克建議我們,買美容化妝品時,關注你所使用的產品:

「(1) 是否以永續、環境友善的方式取得原料
 (2) 是否將生產製造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例如廢棄物、廢氣、廢污水處理?
 (3) 是否確保所使用的成份對人體及環境生態的安全性
 (4) 包裝是否適當(不過度包裝),材質是否可生物分解或可回收
 (5) 是否有天然、有機美妝品認證
 (6) 是否避免不必要的動物實驗?」

你的環保意識提高,一定能為現實帶來改變。

相片來源:Wikipedia


  園圃物語
 
新朋友

在每年的春、秋播種季節,我都會為家中的植物找來一位新朋友,今季的入選者是魚翅瓜,由於它的根系發達,需要土層深厚,故我安排它的居所在不翻土田的末端,那裏的光照也算得上是充足啦!


全文……(pdf, 304KB)

圖片來源 :馬憲恩
  活動好介紹
 
洛神美食賞 ──季節限定活動

10 月至 12 月又是風行本港的美麗食材洛神花的盛開時節,艷紅奪目的萼果滿掛枝頭,最宜即採即製成食物。今年,我們特別加入來自海中的珍貴食材──富含天然植物性膠原蛋白等營養的珊瑚藻,又稱「海底燕窩」。……


詳情……
 
 
田園花市 ──年花種植 DIY 體驗活動
 
年花年年買,但你可曾想過親手將百合、劍蘭等賀年花卉,在有機農場栽種,臨近新春時,把自種的有機年花帶回家中賀歲?三天的活動包括常見年花的種稙簡介及田地實習、水仙花的雕切示範及實習,以及一些年花跨年種植講解和年花買賣逸事。

詳情……
 
秋季農莊親子樂
 
每年秋季旅行,學校除了安排小朋友走出課室擴寬視野外,更需要為是次旅行帶出有意義、有教育性的學習;綠田園有機農場可容 500 人或以上參與,可以在貼近大自然的有機農場內,一起進行充滿趣味及富教育意義的活動。

詳情……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10 月 27 日 詳情……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11月 3 日、 17 日 及 12 月 1 日 詳情……

家居種植課程
12 月 8 日及 15 日 詳情……

  本地有機速遞

10‧13 ~ 11‧17「識種惜食」有機耕作馬拉松

香港地球之友現正招募不同家庭,由 10 月中開始連續六個星期天接力耕作有機菜田,體驗「棵棵皆辛苦」,各「農夫」將於「惜食豐收感謝日」重聚,齊齊分享農產收穫。

詳情……


 
 
10‧31 國際環保博覽公眾日
 
國際環保博覽是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局協辦,為亞洲首屈一指的環保產業展覽會。展會的最後一天 (10月31日)是公眾日,同場更設有不同的活動,包括綠色市集、公眾日專題論壇及工作坊等,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

詳情……(pdf, 3.33MB)

相片來源:活動網頁


 
11‧2 ~ 3 嘉道理「好生活」節
 
嘉道理農場主辦的「好生活」節包括一系列的環保工作坊、綠色市集、動物全接觸及藝術表演等,讓參加者體驗環保的內涵,輕鬆邁向永續好生活。部份活動需要預先報名及額外收費,有意者請留意活動詳情,以免錯過!

詳情……

相片來源:活動小冊子 (pdf, 4.22MB)



  周兆祥的世界
 
怎樣出絕招戰勝零食?

孩子喜歡吃糖果雜食,正餐沒胃口吃飯,各種健康的食品都抗拒,怎樣辦?這是許多覺悟了的父母時常碰到的難題。事實確是如此:外邊朋友同學的壓力很大,電視廣告的宣傳更排山倒海,身為下一代健康的監護人,我們明知這些傢伙對他們身心都有害。一旦養成了習慣終生受害,有甚麼辦法力挽狂瀾呢?


全文……

圖片來源:「周兆祥的世界」網頁


  綠領職位
 
招募農務幹事

綠田基金現正邀請熱心工作,且具多方面才能的人士加入我們的團隊。農務幹事負責一個約 50 斗種有機農場的每日工作,包括種植作物(蔬菜、果樹、稻米等)、照料動物、完成農地日誌、出售農產品,以及其他農場工作……


詳情……(pdf, 149KB)

 
園藝工人


高華種子有限公司是一間私人運作的疏菜/花卉種子公司,現招聘園藝工人,主要負責一般田間工作,處理農作物的耕作及收成。入職要求 2–3 年工作經驗,有農業經驗優先;對工作有熱誠、能刻苦、有責任心。有意者請將履歷電郵至 : accounts@cloverseed.com.hk


高華種子有限公司網頁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查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