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明年一月一日起 歐盟將禁用常規雞籠

還記得左圖中的層架雞籠嗎?在禽流感肆虐期間,這種雞籠經常在香港的新聞畫面中出現。它在外國差不多已經成為不人道對待動物的代名詞,但在香港,卻並未引起廣泛或熱烈的討論。不過,歐盟將於2012 年 1 月 1 日起禁用這款雞籠養蛋雞,雖然取代舊雞籠的是大一點及設備好一點的雞籠(仍然是雞籠),但這已是人類關注經濟動物福祉的一次進步。

有人會說:既然要吃,便不要再囉唆了!

人類利用動物的方式和態度,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知識增加等而不斷改變。今日公眾對動物的看法已經跟三、五十年前很不一樣,越來越多人關心動物的福祉,不論是伴侶動物(如貓、狗等)、野生動物、實驗室動物,抑或食用禽畜,現今的共識都是不應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虐待。

國際上有通認的動物五項自由原則,不少國家亦以此來訂定合理對待動物的措施或法規。這些原則包括:免於飢渴的自由、免於不適的自由、免於痛病傷的自由、表現正常行為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焦慮的自由。有人可能會說,我養孩子也未這樣周到。事實是今日絕大多數禽畜的待遇,與這五項自由還有天壤之別。讓我們嘗試了解當中的問題,與國際社會一起達至新的社會倫理共識。

早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已有人用層架雞籠它來飼養雞隻。後來,配合抗生素、疫苗、人工飼料、斷喙、強迫換毛等作業,可以讓蛋農用最少的空間生產最多的雞蛋,更可以節省人力、減少飼料、減少寄生蟲、……,從而增加收入,所以逐漸在全球普及。據估計,全球超過 60% 的雞蛋產自工廠式雞場,而他們大部分採用層架雞籠。

不過,這種飼養方式,卻會產生嚴重的動物福祉問題。一般這些雞籠內,每隻雞的活動空間不足一張 A4 紙(有些甚至只有約莫半張 A4 紙大小),在這樣狹窄的空間內,雞隻難以展現牠的天性,例如拍翼振翅、築巢生蛋。另外,為了方便收集雞隻糞便,雞籠以鐵網建造,亦沒有甚麼設施,但這樣卻令雞隻難以抓挖、洗砂浴,牠們的爪亦有機會因為過度生長而卡在鐵網上,影響活動能力。過度擠擁的環境亦令雞隻心理受影響,可能出現拔毛、同類相食等問題。雞農於是會將雞隻斷喙,將小雞的嘴尖用炙熱的切刀或紅外線切斷,但已有研究指這種業界的標準操作可造成雞隻鼻孔燒焦和嚴重切傷,導致強烈且長期的痛苦。

於 1999 年歐盟決定自 2012 年起取締極度狹窄的舊款雞籠,要求蛋雞的生活空間最少要有 750 平方厘米(比一張 A4 紙大約 20%),最低要有 45 厘米高,還有棲木、巢箱、砂浴池等等的要求。其實,比利時、奧地利、瑞典、荷蘭、德國等早在 2012 年前已禁用舊款雞籠,其中比、奧、德更計劃於 2012 至 2024 年內連改良版的新雞籠也禁用,而瑞士更早在 1992 年已禁用層架雞籠(不論新舊)。

有人會認為新雞籠離符合動物福祉仍有一大段距離,亦有不少人認為新雞籠是邁向走地雞(完全放棄層架雞籠)的中途站。但是不論是較闊大的層架雞籠,抑或走地飼養,當中除了動物福祉的考量外,還有其他問題需要多想一想。

以現在的層架式雞籠,配合工廠式飼養方法,可以讓雞農在細小的空間內飼養大量雞隻,令生產成本下降,零售價格降低,普羅大眾容易負擔,可以說是以犧牲雞隻的福祉來成就大眾的消費。

一旦顧及雞隻的福祉,從多層大廈式養殖環境,過渡至所有雞隻都有充足的戶外走動空間的話,那雞場面積必須以數倍增大,或者總養雞量或總蛋量必須大幅下降。前者對環境的影響會增加,後者則要求消費者減少對雞蛋的消耗量,或只有負擔得起的高消費群可以維持今日的消耗量,草根階層則要被迫減少。

根據衛食局的網上資料,香港在 2010 年進口了 17.5 億隻雞蛋,即是大約每人每年食用約 250 隻,或者每星期差不多 5 隻。這些雞蛋主要來自國內(67%)及美國(19%),他們剛巧是全球最大及第二大的雞蛋產地。這兩地的雞蛋生產方法,均以工廠式層架雞籠飼養雞隻為主。

目前,香港一般雞蛋零售價,大約每隻 1 至 2 元,而走地雞蛋則為 2.65 元至 11.65 元之間,平均貴差不多四倍。你預備好為動物的福祉而多付一點費用,或者減少吃雞蛋嗎?

還記得大家小時候,我們的雞蛋消耗量與今天相比少了多少?其實,中外不同民族,以千年來都沒有進食大量動物來源的食物,一樣可以產生璀璨的文明。少吃動物來源的食物更可以減少心血管病、肥胖、癌症、糖尿病等等的風險,還可減少碳排,緩解全球氣候轉變,大家可考慮由一星期吃一天素開始。

養雞小知識:
在外地,工廠農場中的層架雞籠主要用來飼養蛋雞,肉雞多用大倉庫,前者建造成本一般較高。香港雖然多養肉雞,但一樣主要以層架雞籠飼養,因為可省地方。而歐盟的新規例,主要針對蛋雞而設。

左圖來源:BBC網頁

 
你睇左未?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

日本蘋果農木村秋則的故事,引爆日本人的熱烈迴響,令黑道大哥感動落淚,想與他把酒言歡;也讓一心求死的青年,找回失落的勇氣;東京一家高級法國餐廳的主廚感慨:「這顆蘋果,匯聚了生產者的靈魂!」

木村阿公所創造出的奇蹟,就是用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顛覆所有專家及果農的「常識」,不用農藥、不用肥料而種出好吃到令人驚訝,且不會腐爛的蘋果。

2006 年他接受 NHK 「專家的作風」採訪,據說這集「獻給放棄人生的你」的節目,被觀眾要求重播了 100 多次。而且,上千封電郵和信件寄到電視台,不是請教栽培方法,就是表達「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蘋果,哪怕只有一次都好」的心願。

木村阿公的故事,可以由他一次無意中看到日本農業專家福岡正信寫的《自然農法》開始。他受到書中「什麼都不做,也不使用農藥和肥料的農業生活」的啟發,走上超有機的「自然農法」之路。

為著堅持信念,木村阿公自 1978 年開始,不曾在他 8,800 平方米的蘋果園內使用一滴農藥、一撮肥料。最初差不多十年,蘋果樹不是枯萎死掉,就是病蟲害叢生,花也不給他開一朵。沒有收成,一家七口持續過著赤貧的生活。木村阿公也曾拿東西去典當,亦曾去工地、酒店做工。幾乎快走投無路時,更想過自殺。

在月圓風高的晚上,他帶著繩子上山要去找棵大樹來吊,那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山裡不可能有農藥,而且到處都是蟲,可是為什麼它們的葉子都那麼健康?觀察之後,他發現就是他腳下踩的泥土不一樣。鬆軟度不一樣,氣味不一樣,溫度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他終於理解,重點在泥土,是在整個一體的大自然醞釀出這種泥土,讓蘋果樹盡情的深根茁壯。從此之後,木村更加的開心,繼續向他選定了的方向努力。終於,蘋果樹結出美味的蘋果來:「可能是因為我太笨了,蘋果樹也受不了我,只好結出蘋果了。哈哈哈。」

等十年來完一個夢,不是很多人做得到的事情。這樣一個振興人心的故事,可以從下面的精華片段中略窺全豹。他的故事亦已成書──《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有興趣的亦可找一本來細閱。

 
閱讀花園

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

第 1000 期的台灣《商業周刊》,以一個桃花源般的神秘國家──不丹,為封面故事的主角。不丹是「世界快樂地圖」排名第八,但人均國民收入只得 1,400 美元的美麗山國(第一位的丹麥是 62,625 美元)。那裡街上沒有乞丐、遊民,暗巷沒有娼妓、毒梟。由城鎮到鄉間,找不到超級豪宅,但也看不到破爛不避風雨的房子。地處僻谷,人民卻不封閉,首都廷布到處是可以上網連結世界的網路小店,偏僻的鄉間,農夫用手機開心的講著電話。根據不丹人口普查局最新調查,97% 的人表示「快樂」。他們的國王以「國家快樂力」(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或 GNH)取代「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或 GDP)。

這樣的一個傳奇國家,更制訂「到 2020 年,實現全國生活及農耕方式有機化」的政策目標。他們在今年 3 月發表聲明邀請印度著名物理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范達娜‧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聯合國地球日獎、另類諾貝爾獎得主),擔任全國有機化計劃的總顧問,希望透過這個政策,讓不丹農民供應安全、高品質的食物給國內消費者,同時,亦將這些有機產品出口至其他國家。不丹是全球第一個提出「全國 100% 有機化」的國家。他們的總理認為:不丹走向「全國有機化」,是落實「國家快樂力」政策及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一環。

。該封面故事的簡化版投影片──快樂國不丹
。該封面故事的主文章──〈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
。該封面故事的其他文章

啟事:根據 2007 年第 1000 期台灣《商業周刊》的報導,不丹在「世界快樂地圖」上的排名是第八名;但是到了我們本期報導時,已變成第十一位;往後排名亦有可能有更動,請讀者留意。)

 
園圃物語

一個值得累積的經驗

今年一月下旬,我首次參加園圃舉辦的豐收節盛會,期間我參加了猜種子名字的攤位遊戲,眼看大獎在望了,卻在抽出最後一包種子後,連續三次機會也能猜中它的名字。大獎雖然泡了湯,不過在獲悉它的名字後,卻令我即時在腦海中將歷史、文學、書畫和古代的才子佳人,串連起來成為一個浪漫的故事,因為它的名字叫「洛神葵」。

全文……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秋季課程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家居種植課程系列(一)——初階課程
家居種植課程系列(二)——認識土認識土壤及微氣候的影響
家居種植課程系列(三)——肥料應用、病蟲害管理及淋水妙法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12 月 18 日開課
1 月 7 日開課
1 月 14 日開課
1 月 22 日開課
2 月 12 日開課

 

詳情……

 
活動好介紹

豐 Show 洛神葵

 

秋天是洛神葵豐收的季節。今年,綠田園基金將為大家帶來熱情的特備秋日假期,讓你和家人友好,一起親身觀賞、採收,並親手製作各種特別的洛神葵飲品及食物。(溫馨提示:如果今年的作物收成完畢,便只有等明年了,活動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有興趣的朋友要手快囉!)

詳情……

 
有機生活社群資訊

12‧3及4 有機冬令墟開市嘉年華

 

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舉辦的開墟嘉年華,為今年 12 月至明年 5 月逢週六在園內舉行的「有機冬令墟」揭幕。嘉年華內,除了銷售本地有機農户的產品外,還設多項精彩的合家歡活動,包括有香草茶教室、低碳小食檔、綠色手作 DIY 等。香港的冬季,是本地有機農物盛產的季節,參加者既可享用最新鮮健康的有機食物,同時還可以支持永續農業發展,縮減食物里程、運輸燃油耗用及二氧化碳排放。

詳情……

   

12‧05 剩食飯局籌款晚宴:「新界只有農業?」

「食德好」食物回收計劃的三年資助快將結束,他們希望依靠民間力量,持續下去!因此,他們將衝出大埔,走到市區,舉辦連串剩食飯局──「食德好」籌款晚宴,希望能逃過宿命,集結民間力量,讓大眾一起支持有意義的工作!12 月 5 日的飯局中,嘉賓施永青將與主持《剩食》作者陳曉蕾,以「新界只有農業?」為主題,分享對地產(及土地出產)以及剩食的看法。

詳情……

   

12‧18「這是麵包!」工作坊

由馬寶寶社區農場及好地地體驗 SLOW Experience 合辦,邀請關心「究竟我們在吃甚麼?」的朋友,體驗道德和美味兼備的焗焙滋味,並與導師 Sunny 一起「焗住」看清食物的真相。內容包括學習製作「一吃難忘」十年酸種玉桂卷、古麥酸種牛屎包,及農村導賞。導師 Sunny 是好地地體驗 SLOW Experience 的煮持人,他希望人人都在家手製有機麵包,讓大家吃進肚子的,都是新鮮溫暖的手工,而不是化學膨脹粉糰。

詳情……

   

12‧23 前報名「家居廚餘及垃圾量調查」

香港地球之友現正召集100個家庭,進行家居廚餘回收及垃圾量調查,從而帶出廚餘回收並非困難,以及為政府於來年推出垃圾收費的諮詢先收集數據。調查將參加者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需於一個月時間內(明年2月),將廚餘及普通垃圾分開丟棄,再記錄每天是否有更換垃圾袋等資料,從而與對照組對比使用垃圾袋的模式。完成調查後,參加者均可獲贈豐富禮品。

詳情……

   

〈綠活日誌 2012〉訂購

由長春社連同綠色媽媽林麗珊、著名設計師劉紹增,以及自由創作人吳覺怡,携手創作的〈綠活日誌 2012〉,集合了全港市民智慧,推動「港式」綠色生活。日誌是以再造紙及大豆油墨印製的中式掛牆日曆,每一頁都包含低碳生活資訊,如 365 個綠活點子及延伸資料、消失中的香港大自然、式微中的本土傳統習俗、本地正菜、廿四節氣養生貼士、大時大節低碳過、……等。日誌銷售所得,扣除成本後,將用作支持長春社未來的環保教育工作,推動本地綠色運動。

詳情……

 
周兆祥的世界

阿祥的百日重生工程

100 天前,周兆祥突然決定要進行一個他生命中最大的實驗、最大的投資、最大的冒險──完全食生。經過 100 天的身心轉變後,他覺得自己已轉變為一個全新的人,不單只身體輕了、開心了,而且精力旺盛,心境澄明,更覺生命很有意義。現在,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向大家細說生食百日重生工程。

詳情……

活動看板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12 月 18 日開課
豐 Show 洛神葵
12 月 11 日
家居種植課程系列
1 月 7 日開課
長者田園之旅──有機玄米樂無窮
2011 年 10 月 至 2012 年 9 月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2 月 12 日開課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