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傳媒報導,疑似國內使用膨大劑的「爆炸」西瓜已流入香港,市民對此多有疑慮。事件的爆發點是 5 月中江蘇一帶百餘畝的大棚西瓜發生「爆炸」,事件引來國內外媒體的爭相報導。據專家評估,事件是因為農民錯用膨大劑(原應在幼瓜期使用,但瓜農在錯誤時機用藥),加上當地早前持續乾旱,到出事前卻強降雨,還有,肇事西瓜是一個薄皮品種,在眾多因素下,就出現了爆瓜事件。
專家這樣說
為了安消費者的心,不少專家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膨大劑已廣泛使用於多種瓜果上,除了西瓜,還有獼猴桃、甜瓜、青瓜、葡萄、枇杷、番茄、草莓、蘋果、梨、土豆、荔枝等等(國內網民的說法是:「凡是可以膨大的,都被我們的技術員用遍了」)。而事涉的膨大劑叫氯吡脲(forchlorfenuron),專家表示是已獲國家批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若合理使用,可增產增收,而且無證據顯示它對人體有害。
真的沒問題嗎?
那隻連名字也不懂讀的農藥,真的沒問題嗎?於是在網上搜尋一下,發現了一些有趣資料。
氯吡脲是一種細胞分裂素,全球共有 10 個國家的 89 家生產商生產,中國佔 47 家(一半有多),其中出現爆瓜的江蘇是大戶,有 14 家(差不多 3 成)。單從這點,已可以看出為甚麼今次事件的第一現場會是江蘇。
這種農藥,已在多國註冊,包括美國,當地環保局的一份文件表示它可影響小鼠腎臟及體重,亦會刺激白兔的眼睛,但對人類及環境安全。
而一個國際民間組織──國際農藥行動網絡(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在他們的全球高危農藥報告(PAN International List of Highly Hazardous Pesticides)中,將氯吡脲上榜,因為它可能致癌。
另外,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指,氯吡脲能影響哺乳動物細胞 septin 基因家族的組裝、組構及動態。而 septin 基因與腫瘤發生、神經功能障礙和病原微生物感染過程直接相關。
看完這些資料,你還會不會覺得氯吡脲是安全的?
其實,一條瓜藤在合適的季節及土地上,用有機方法種植,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仍然可以長出碩大的瓜果來,那為什麼還要添加人工合成物呢?而且國內還可能比其他國家添加更多,中國生產氯吡脲的廠家佔全球的 53%。
唔想咁樣可以點樣?
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下,美國有 What’s on my food 網頁,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食物中有那些農藥,以及它們的危害。我們期望香港及國內有機會出現類似的資料庫,讓消費者知所選擇。
亦因為對食物安全的疑慮,越來越多人嘗試在城市內的空地,或在社區園圃內自己種植。或許,這些食物危機是食物生產改革的一個契機,讓消費者可以開始嘗試享受食物生產的樂趣。
左圖來源:BB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