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已經在人類文明世界中絕跡的奴隸,原來仍然在今日的地球上存在。令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的朱古力,原來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成份──童工及他們媽媽的血與淚。今年復活節,當香港的小孩舔著手指,享受著香滑甜美的朱古力的同時,西非的一些小孩,卻正在拿著危險工具,被逼在可可農場內工作。
問題嚴峻
西非是全球朱古力原料可可豆的主要生產地,每年生產全球 70% 的可可豆,其中科特迪瓦(Ivory Coast)便生產了 40%,另外,加納 20%。那裡的農場,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童工情況非常普遍。
其實,並非所有工作的兒童都是童工。國際勞工組織對不同年齡的童工都有定義,基本上,若工作並沒有在精神上、肉體上、社會上、道德上對兒童構成危險,亦不影響他們的教育,那便不算是童工。但在西非國家,童工非常普遍。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報告指,有 284,000 位童工在西非的可可農場內工作,其中 12,000 位與場主或農工無任何親屬關係,換句話說,很可能就是被販賣的人口。
而 BBC 的調查報導──Chocolate: The Bitter Truth,將被販賣兒童的遭遇,透過影像,放到觀眾面前。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從事危險的工作(如噴灑農藥),缺乏食物,長時間勞動,沒得上學,而且沒有工資。而參予販賣兒童的,竟然包括了兒童的親人,如叔伯舅父,甚至父親。
朱古力企業對問題視若無睹
可是,朱古力企業卻表示這些只是個別事件。全球朱古力及可可工業在他們最近發表的聯合聲明內表示:強迫兒童工作的情況極端少(extremely small)。事實上,早於 2001 年 ,全球主要的朱古力製造商已聯合簽署了一份名為 Harkin-Engel Protocol 的協議,承諾取締業內童工,並於 2005 年前訂定無童工或童奴生產標準,並實施認證系統。他們主動承諾,是想避免當時的國會議員要求政府立法規範所有進口美國的朱古力都必須證明無使用童奴。後來,協議期限延至 2008 年。但是,到目前,所有這些期限都已經過去,朱古力業界仍未做出成績來。
公平貿易產品
近年,一些著名朱古力品牌也因為公眾對童工、童奴問題的關注,開始推出貼上公平貿易標籤的產品,標榜原料來自無奴隸的農場。 BBC 的 Chocolate: The Bitter Truth 卻發現一些供應公平貿易可可豆的農場,有童工在工作。但由於系統有可追索的文檔,讓認證機構可以中止某些違規生產者的合約,以保持系統的誠信。
一如世上大多數的擔保系統,最好是可以讓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接觸以清楚了解生產過程,但若兩者相距很遠,一個獨立的認證系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定的保證。雖然認證系統並非萬能,或者有百分百的保證,但它已是人類至今的折衷方案。
問題複雜
可可童奴之所以出現,並持續上百年,實在與當地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當然不能期望買一包公平貿易朱古力就可以改變這種不人道的生產方式,拯救童奴於水火之中。但最低限度,可以向生產商表達我們的訴求,傳達我們關心這個議題的訊息,希望藉著更多消費者加入行列,逼使生產商採取積極行動,盡快處理問題。
綠田園基金 2006 年冬季號的《稻草人》以「情迷朱古力」為專題,對朱古力奴隸童工問題亦有報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第 39 期《稻草人》的網上版。
左圖來源:Fortune 的 Human Cost of Choco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