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超市裡出售的瓶裝水,一般售價由每杯(240 毫升)0.6~6.6 元不等(個別品牌可達 14.4元或更高)。但由水務署供應的住宅用水,每杯只需 0~0.0022 元,兩者相差超過 3,000倍。
2009 年全球消耗了 2,000 億公升的瓶裝水,超過 8 萬個奧運標準泳池的容量,而同年香港人平均飲用 83 公升,差不多每天喝掉一杯,是全球人均的 2.8 倍。
以一瓶 1 公升的瓶裝水來說,在生產過程要用掉 5 公升的水,比裝進去的還要多;而由生產以至送到消費者手上,所需的能源,大約可點亮一個 60W 的燈泡1天;如果是由外國入口的,在運輸過程所耗掉的能源,可再點亮剛才那個燈泡多一天,這些耗能,足夠可以用來煲滾 30 公升的水。還有,在它的整個生命周期(由生產以至廢物處理),最保守的估計也要排放 225 克的二氧化碳。
最後,這些膠瓶大部分都作垃圾丟掉,香港堆填區每日接收 87 公噸的膠瓶,令堆填區的飽和問題日趨嚴重。即使那些膠瓶能夠回收,一般都是降級循環,用來製造次一級的產品。那即是說,絕大部分的瓶裝水膠瓶,都要用原生膠料製造,而這些膠料都是石油提煉後的產品。
還有,膠瓶的安全成疑,可能釋出環境賀爾蒙,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增加患癌機會。而瓶內的水亦未必安全,消委會已發現部分瓶裝水亞硝酸鹽超標,部分含菌。反而水務署供應的食水有定期的水質報告,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食水標準,可以直接飲用,無須煮沸。即使由於輸水管及儲水設施日久生銹,令消費者要將自來水煲過或濾過才作飲用,整體成本、耗能、製造的垃圾,也跟瓶裝水有天淵之別。
國際上,越來越多政府、學校、團體拒絕瓶裝水,我們鶴藪的有機農場也自上月起停止出售瓶及罐裝飲品,改為免費供應經過濾的食水予每年以萬計的訪客。
我們今日的生活、消費模式,已超過了地球的限度,不能再若無其事地繼續下去。減少消耗,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想參考更多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