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風水輪流轉之──農民自留種

早前參加一個留種講座,講者之一知名老牌種子店老闆講述香港種子業發展的點滴。

早年香港農戶主要種植水稻,蔬菜只是自用,種子都是農民自留,故此種子業不興。後來,香港人生活水平改善,加上人口增加,蔬菜需求量上升,種菜的人多了,菜種業開始發展。當時國內物質匱乏,不能供應香港種子,故此,香港種子店出售的種子都是他們請農戶留種所得。

後來,國內改革開放,種子需求量大增,需要向香港大批購入,那時是香港種子業的黃金歲月。及到現在,種子店已經很少找農戶留種出售,取而代之的是國內外育種公司的商品種子。

由農戶自留種,到商品種子,其實是世界大趨勢。根據國際種子聯盟的資料,2013 年全球蔬菜種子出口額達 35 億美元,總量 11 萬公噸,連帶其他大田作物、花、樹種子,全球出口額 117 億美元,超過 4 百萬公噸。

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農夫或農企一樣,本地農戶每年種植的種子中,已經絕大部分是購入的商品種子,自留的,只佔一個十分小的部分。

事實上,留種要讓植物開花結果,直到種子老熟,所需時間較長,佔用珍貴的土地之餘,還要悉心照顧,免被病蟲、天氣影響,否則心血泡湯。而且,在選種、授粉、隔離(如果是異花授粉品種)、收割、清潔、處理、保存等方面,都需要技術與工夫。跟到種子店買一包商品種子相比,後者實在容易得多了。

不過,現在風水輪流轉,國際社會又回歸鼓勵保育地方種(landraces)上來。原因是要保育生物多樣性,特別是農業遺傳多樣性。

嚴格來說,地方種與自留種在理念上,還是有分別的。自留種是農夫自己留的種子。而地方種可以包括家畜及作物,作物方面,除了是由農夫自留的之外,它還必須經過若干代的種植,在無數個生長週期中,不斷被自然及人工篩選,最後形成一個有明顯性狀的品種。

與商品種子比較,地方種一般產量略遜,外形或有不及,而且純度相對較低。但它一般較適合當地環境生長(如耐病蟲害、抗旱、耐澇等),或與當地傳統文化有密切關係(如用於祭祀、製作傳統食物等),或是配合當地原來低投入的農耕體系(如耐瘠)。

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種未經育種專家或種子公司有系統地繁育,所以遺傳多樣性高(或稱純度低),而且一般具較高的環境適應能力。如果將商品種子作物與親緣地方種雜交育種,往往能提高抗病蟲、耐惡劣環境的能力,是保障糧食產量的一個重要方法。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文件,美國 20 世紀初農地上可見的果樹和蔬菜品種,90% 以上已不復存在。西班牙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有近 400 個瓜果品種,如今已不足 10 種。在短短 60 年間,中國喪失了 90% 的小麥品種,墨西哥喪失了 85% 的玉米品種,印度喪失了 90% 的稻米品種,而在韓國,1985 年時家庭花園栽培的作物品種,到 1993 年僅存 26%

從以上數字可見,近代全球農業遺傳資源損失嚴重,意味着農作物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降低,如果未能阻止這個趨勢繼續惡化,人類糧食供應將有可能因一些病蟲害或氣候變化而大量減產,影響人類溫飽。故此,近年對地方種的研究增多了,國際社會亦鼓勵保育地方種。

就地保育(On-farm conservation)是保留地方種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本地現在仍有農戶因著各種原因持續保留個別品種的種子,政府可以由這些各具特色及各有故事的種子開始,鼓勵農戶交換種子,鼓勵更多農戶自留種子,同時提供留種技術訓練及支援,亦為個別地區的地方種建立品牌,讓農戶藉著種植地方品種而增加收入,這樣農戶才有興趣繼續留種。

香港曾經有過的不少知名地方種,如水稻的齊眉、花腰仔、龍牙粘、老鼠牙等,蔬菜的鶴藪白菜、白泥蘿蔔、八鄉老薑、昂平茶葉、南涌蓮藕、打鼓嶺雷公鑿苦瓜等等。雖然這些地方種已經消失,但地方種的保育,只要從當下開始,永遠不會太遲。

 

圖片來源:YouTube 截圖
你睇咗未

橡皮糖是這樣造的

一塊小小的橡皮糖,絕對可以反映人類食品加工業已經發展到一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你以為你正在吃一粒糖,原來你吃的是豬皮!

最近比利時一間電視台製作一系列名為「Over Eten」(What we know about food,或,我們知道的食物真相)的電視節目,利用倒帶,將一些食物的製造方法呈現觀眾眼前。其中一輯介紹橡皮糖。

原來橡皮糖當中的明膠(或稱魚膠,gelatine),是動物的膠原蛋白,主要來自豬皮、牛皮或動物骨頭。經過複雜的加工程序,變成粉狀或片狀。常用於製造橡皮糖、棉花糖、乳酪、雪糕、藥物膠囊等等。

無論如何,屠宰動物都是血淋淋的(不然還可以怎樣屠宰),即使是短片中的歐洲屠場,再整齊、再工業化,還是……,令人心寒的。



   

圖片來源:2016 「百步之鄉」金峰鄉_洛神花季 網頁
綠色天下

台東花季 ‧ 一捅天下

怎樣推廣一種農作物,台灣的確有很多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就以台東金峰鄉的洛神花為例,每年 11 月,他們會舉辦持續一個月的洛神花季,為該鄉的洛神花爭取曝光及促銷。

農產品是一種有季節性,且容易腐爛的產品,銷售方式對農民的最終收益有明顯影響。台灣於 1910 年代自新加坡引進洛神花,現在主要產區為台東,種植面積有約 300 公頃,其中金峰鄉產量最高,面積大約 40 150 公頃,視前一年的價格而變化,前一年價格高兼穩定,下一年的種植面積便會增加。平均產量每公頃 1520 公噸。

金峰鄉是一個人口只有 3,586的山地原住民鄉,居民多以務農為生,洛神花是他們的主要農產品之一。今年已經是第 15 屆的洛神花季,節目有配合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射箭活動、配合附近溫泉區的溫泉饗宴,最特別的,要算「一捅天下 群英爭霸 捅花競賽」了。

「一捅天下」是一個分組競賽活動,有親子、體驗、個人、機關及社會等組別,各組在限時 5 分鐘內,以捅出最多洛神花者勝出。村民還製作輕鬆幽默的短片介紹捅花秘笈。

其他花季活動,還有 DIY 體驗、路跑、藝文活動、農民市集、工藝展售、‥‥等等。

豐富多姿的活動,吸引遊客在花季期間消費之餘,更招徠公眾、零售商、批發商、藥厰及其他加工業者,在花季中或之後,以電話及網購等方式購買產品。

根據台東大學一份碩士論文作者的分析,台灣現時的洛神花產業,亦受到中國低價產品搶攻市場的威脅,而且中間商控制力缺乏,財源不足,行銷面較為限制。但另一方面,他們的產量及知名度已經超越全台競爭者,而且獲得公營部門及地區農會輔導支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發展休閒觀光產業,還可以發展養生保健食品及相關染料市場。

從學者的研究,金峰鄉對洛神花的市場推廣,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人才不足、資金缺乏等),但在這樣的條件下,已經造出令香港農戶羡慕不已的成績來。

下次再有圑體要搞台灣農業考察團,建議可以考慮去這些有特色的農會,看他們怎樣組織村民、怎樣聯繫加工業者及消費者,以達致各方皆贏的方案。
   

圖片來源:國際生鮮產品編碼聯盟 網頁
有機生活小知識

水果標貼上的四位編碼 ( 修訂版 )

我們在第 55電子通訊介紹過水果標貼上的 4 位編碼,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編碼有 5 個位,開頭是「9」字的便是有機產品,若開頭是「8」字的則是基改產品。但自 2015 年年中起,編碼規則改變了。

這個 4 位碼叫作 Price Look-Up Code(PLU),是由國際生鮮產品編碼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Produce Coding, IFPC)管理,以方便業界的銷售、存倉、物流等工作。PLU 為水果、蔬菜及相關產品(如香草、蘑菇、硬殼果等)設定的 PLU,編號由 30004999(目前已用到 4961)。例如 3000 Alkmene 品種的蘋果,而 4961 則是包括 Oro, Ataulfo/Honey Manila 品種,大而黃色的芒果。

過往,他們設定有機產品可以在四字碼之前加一個「9」字,基改產品可加一個「8」字。但因為這是一個自願的登記及使用系統,可能是生產商知道基改產品在市場上不太受消費者歡迎,是負面的標籤,故此自訂立此編碼規則以來,都沒有人用過「8」字這個碼。

故此,編碼聯盟在 20157 月發出新聞稿,宣佈取消「8」字留給基改產品這個安排,準備日後將「83000 – 84999」留給其他常規產品使用。新聞稿亦同時重申,「93000 – 94999」仍然表示產品是有機的。

雖然無法從水果編碼中看出基改玄機,但大家仍可以從漁護署的「香港基因改造生物的調查結果」中,見到他們定期測試市面上入口及本地生產的,有基改風險的蔬果、飼料及其他食物的結果。

例如根據 2014-15 年度的報告,美國來的木瓜,大約 8 成是基改的,中國內地來的三分之二是基改。至於測不到有基改的木瓜來源地,有菲律賓、斐濟及台灣。大家大可參考這些結果來選購自己及家人的食品。
   

周兆祥的世界

態度療癒基本法

態度療癒即是放下恐懼,不再讓過去存留的負性思想繼續戕害自己,因為健康就是內心平安。它讓我們糾正錯誤的看法,清除令我們內心無法平安的障礙。……
圖片來源:流動生命 全文
特別推介

親子教育活動:田間導賞及攝影

與孩子暢遊田間之餘,學習戶外考察技巧,再聽聽小故事,以手機捕捉奇趣的生物和植物,同時發揮孩子的藝術潛能,並加強親子關係,藉以認識有機農場生態及農業生物多樣性,以及學習愛護大自然、珍惜資源。……
  詳情
艾用無窮

導師與大家分享使用艾草的食用及艾療保健的經驗,以認識艾草的不同用途;親自製作艾粿,品嚐客家傳統糕點的風味;用鮮艾拓印,自行設計及印染在環保小布袋上,創作獨特的艾葉圖案自家製品……
  詳情
津津樂稻 2016 ── 晚造收禾

又是晚造稻米成熟時。大家可在秋風日暖下,置身於金黃的稻田上,手執禾鐮割下金黃稻桿,打穀紮草,盡嘗農夫收成的感受,更可親手擂米,製作及品嚐傳統有機糯米糍……
  詳情
活動好介紹
親子教育活動:田間導賞及攝影
艾用無窮
津津樂稻 2016 ── 晚造收禾
 
慈善贊助活動
齊享有機菜
金耆‧友伴行
分甘同味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實踐課程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職位空缺
農務幹事
助理農場幹事
農場技工
農夫
 
本地有機速遞
11.1 「綠建環評社區」講座系列 : 可持續發展? 係一種生活態度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主辦
   
11.17
 ~ 21
節約用水週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主辦
 
   
11.20 (11.2
報名)
綠色有機健康跑 2016 (公開組)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 主辦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
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綠田園課程 有機農友計劃 企業贊助活動 支持我們的工作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 Like us on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