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期焦點 |
|
農藥也基改
曾經在一個國際有機農業會議上,有業者提出基改農藥的問題。他表示有機農場廣泛使用的生物農藥蘇力菌,有部分是經基因改造而來的,勸籲業界小心。言猶在耳,台灣剛發現基改蘇力菌了。
蘇力菌(或稱蘇雲金桿菌,學名 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 Bt)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天然存在於泥土、葉子、昆蟲屍體等,一直是有機農戶對付鱗翅目害蟲(如小菜蛾、玉米螟等)的重要生物農藥。它與基改的連繫,一直以來,都主要是生技公司將它生產殺蟲結晶蛋白的基因加入作物內,製造抗蟲粟米、棉花之類。今次卻是將它的基因在不同菌株之間轉殖。
今年七月,台灣有認證機構發現市面上出售的一種廠牌為「高招」的 Bt,包裝上印有「生物科技,基因重組」字樣。經網媒報道後,台灣政府專家學者業界反覆研究,最後,據網上報道,農委會於九月修正《農藥標示管理辦法》,表示「基因重組」即「基因改造」,須在包裝上清楚標明屬基改產品。台灣法例容許基改農藥,只是有機業界不能使用。
該款由美國進口的 Bt,在市場上已經存在至少 5 年。但卻一直未為有機業界為意是基改產品。問題發現後,廠家表明不適合有機農場使用,但政府部門最初卻因各種理由認為產品並非基因改造。經一輪研判,才確實該它的基改身份。
香港有機農戶一直有使用 Bt,只是好像並未在香港市面上見過「高招」。據說「高招」在台的市占率不到 1 成。萬一它在港出現,或有其他基改農藥在港販售,香港有機農戶或種植者,根本沒有能力判斷它是否經過基因改造(連台灣官學業也要研究一輪才能釐清)。在香港,這不單是違反有機種植理念的問題,更是合法與否的問題。
香港已經設立管制基改生物的法例(香港法例第 607 章《基因改造生物(管制釋出)條例》),規管進出口或使用「能夠轉移或複製遺傳材料的生物實體,包括不育的生物體、病毒及類病毒」。在 Bt 農藥內,包含有 Bt 孢子及殺蟲結晶蛋白,相信當中的孢子便是法例要管制的部分。基改 Bt 農藥,還未獲政府核准或豁免。故此,應不能進口或者使用。
在香港,最有能力和資源為業界及市民提供支援的,正是香港政府。自 2008 年起,香港政府每年都有就基改生物的情況進行調查,包括本地市場出售的進口農產品、飼料、種子、花卉和觀賞魚,以及本地農場種植的作物,可惜當中卻並未包含生物農藥。期望政府可以儘快擴闊調查範圍,為業界、市民提供資訊,免誤蹈法網。
在此岔開一筆,香港農戶有在外地購買農藥回港使用的習慣,一般種植者亦有在外地逛園藝商店時,買點農藥回來自用的可能。誤購基改農藥,有可能觸犯基改條例之外,攜帶農藥入口(基改與否),如未領有牌照,亦可能觸犯農藥管制條例(香港法例第 133 章《除害劑條例》),大家留意。 |
|
|
|
圖片來源:YouTube 截圖 |
你睇咗未
致命的海洋垃圾
僅 32 秒的短片,將海洋垃圾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清楚表達,看得人心痛。最近,香港及台灣,接二連三地發現海洋生物吞食垃圾致命事件,在在顯示我們周邊的海洋污染問題嚴重。
今年 6 月,一條年幼的短肢領航鯨在台中海邊擱淺,經搶救 5 天後死亡,解剖發現胃內塞滿塑膠袋。死去的幼鯨有三個胃,第一個塞滿 2 公斤多的塑膠袋,第二個也有半公斤多的垃圾,第三個則空無一物。顯示牠根本無法消化,因此會擱淺死亡。
至 10 月,一條抹香鯨屍體發現在台灣嘉義出海口的沙洲上,經解剖後發現胃部有大量魚網和塑膠袋。專家直言「這隻公的成鯨命運多舛,除了尾部受傷,胃部都是垃圾,根本活不了」。
差不多同一時間,在香港西貢的白臘仔沙灘,有市民發現一具相信已死去多時的綠海龜屍體,懷疑被附近野狗拖行,內臟四散,因而見到牠的胃部和腸道塞滿海洋垃圾,包括尼龍繩、膠條、包裝袋等。
人類製造的垃圾沒處理好,最終流進海洋,當中的塑料成分難以在大自然中分解。海洋動物沒有能力判斷漂浮的垃圾是否真正食物,誤食情況越來越嚴重,加上棄置的漁網,令受傷以致死亡的個案越來越多。
發現海龜屍體的黃小姐說了一句凸顯事件重點的話︰「我既憤怒於人類對海洋生態的破壞,也歉疚於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將海洋生物推向現在的困境。」
希望這些不幸事件能夠喚起公眾及政府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重視,加強調研,加強對垃圾的管理與教育。
|
|
|
|
圖片來源: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官網 |
綠色天下
我至愛的十大本地漁農產品選舉
大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頭,筆者參觀過香港真正最後一屆的農展會,記憶裡是在九龍舉行的。據說以前的農展會已經停辦多年,那年重辦,但亦僅此一屆。對當年活動的印象,只剩下賽豬比賽。
原本想在網上找回當年的印象,但卻只搜到停辦多年那個原來的農展會資料。1932 年,農展會在上水石湖墟舉辦,38 年在粉嶺。之後移師元朗中學,後再改在元朗石崗,至 1972 年 12 月為最後一屆(第 8 頁,當中指出農展會於 1953 年首辦,至 1972 年為最後一屆。這部分資料與一些民間資料不符,未知是否因為由不同組織者舉辦,或名稱不同,而有不同計算)。
農展會上有各類特色農產品展出,例如特大的椰菜、番茄、南瓜;引進的黑白豬、力康雞、番鴨,還有犁田比賽。此外,有軍車、坦克、直升機等展示,展期最後一天更有英軍、軍犬、爆破等表演,十足像個嘉年華。
參觀過不同國家的農展會,有漁、種、牧的,都令人對當地的農產品或農業技術有多點認識。香港當年的農展,現在已經蛻變成「展」加「銷」的年度大型農墟「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活動自 2007 年起在旺角花墟公園舉行,明年將會是第 10 屆。
這一屆,會方舉辦「我至愛的十大本地漁農產品選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試試自己的眼光,在會方選出的 10 款本地魚、10 種本地菜中,挑選自己的心頭好,最多人選的便成為「十大」。獎品是現場的現金購物劵 3,000 元,截止時間為 11 月 3 日(星期二)晚上 12 時正。筆者期望選舉可以讓公眾對本地漁農產品產生更多連繫。
|
|
|
|
圖片來源:Wikipedia |
有機生活小知識
白蘿蔔 從頭吃到尾
甜美的白蘿蔔是秋冬季的當造產物。品種上,香港有「早水」及「遲水」兩大類(國內分法更細緻),前者體形較小,葉片無分裂;後者體形大得多,葉片成羽狀分裂。早水品種較耐熱,大約兩個月有收成;遲水品種要三個多月才採收。
以前老農教路,計劃做蘿蔔糕那天前 100 日下種種植遲水白最適合。不過,植物生長受天氣影響,去年便聽說有農友 60 天便已經可收大蘿蔔!現在氣候變化,農友對天時的掌握越加困難。
如遇上「風調雨順」的日子,白蘿蔔豐收可期,一枝枝又白又大的白蘿蔔由田間拔出,那種喜悅,非親身經歷者不能體會。
一株經歷百日盼望得來的白蘿蔔,最好當然是從頭到尾全利用。原來這種願望並非筆者獨有,網路上有不少食譜介紹。
例如蘿蔔葉可做雪裡紅、芝麻拌蘿蔔葉;蘿蔔皮可醃制;蘿蔔肉(有時可連皮)是主菜,食譜多的是,除了可以炒、燉、炆、煮,做蘿蔔糕等之外,還可以做菜脯、曬蘿蔔絲。
今秋,讀者不防自種自食蘿蔔,享受大地給我們的恩賜。 |
|
|
|
|
周兆祥的世界
綠果菜汁排毒清洗
想真正健康,想百病早癒,就要身體大掃除。如果我們能夠多多喝以下的鮮搾果菜汁,配合日常排毒行動(晒太陽、勞動/運動、做靜心、氣功、乾刷身、艾灸、熱水泡腳、拉筋、刮痧等),效果肯定可觀。
|
圖片來源:流動生命 |
全文 |
|
|
特別推介
農事閒聊──種蘿蔔做糕
種蘿蔔做蘿蔔糕,是很多社區園圃種植人士每年的目標;而且,拔蘿蔔是一個田間有趣的活動。但怎樣才可有收成,甚至增加收成?……有與趣者可於11月22日與本會資深導師傾談種蘿蔔心得。 |
|
詳情 |
|
|
冬日親子活動─趴趴走.農來了
在農場內跑跑跳跳,玩一些在都市狹窄空間很少玩的遊戲,在自由的天地中展現童真!一起在草地玩大腳板挑戰賽、鄉間童玩大水槍、大自然彩色塗鴉及搓圓撳扁做手作麵。
|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