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提供:Ranae So
今期焦點
8月樹殤

8 月,眼看香港多處的樹木被攔腰斬斷,感到不是味兒。「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來自《管子‧權修》),這份修養隨著愈來愈保守的管理主義而消失。

路政署連夜斬掉已入古樹名冊的般咸道 4 棵石牆樹,令不少香港人胸口隱隱作痛。石牆樹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經歷與城市的長期互動,顛覆市民對樹木正常生長形態的認知。在石牆表面上編織起的根網,見證樹木克服地形生長的困難,這份天生天養的特性正恰好與獅子山精神發出類同的文化及身份號召。

然而,香港的樹木保育可謂紙老虎,既沒有標準可尋,各部門又執法不一。路政署以「保障公眾安全」的技術理由,快刀斬亂麻地移除樹木,完全不容納保育的考慮。漏夜趕工,似乎不達目標,就不罷休。原本規範政府部門維護樹木福祉的《進行發展時保育樹木指引》,也失去制衡作用。縱使官方文字寫得瑰麗堂皇(《石牆樹管理指引》2013 年),把石牆樹描述為全球獨有的文化遺產,需要妥善管理,但斬樹事件卻把照顧樹木的承諾化為灰燼。

同樣遭受傷害的還有土沉香樹,長期被斬樹黨虎視眈眈。今年上半年,砍伐土沉香的行為以打鼓嶺、大埔和粉嶺鶴藪一帶最為猖獗,塌木遍地。村民報警及向漁護署反映,情況反而變本加厲,斬樹黨已不再以一、兩棵樹為目標,而是看中郊野公園和風水林內的土沉香林。根據政府資料(新聞公報,2014 年),漁護署自 2009 2013 年在郊區內累積種植了差不多 4 萬棵土沉香,可能因此而吸引不法份子垂涎,把操作模式發展得相當具規模,形成小小的伐木工場。

土沉香屬於香港法例第 586 《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 的附錄II物種,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近年國際沉香價格暴升,有關交易金額每年可達致千億元,2015 的沉香價格還是不斷向高位攀升。當中以上品見稱的奇楠沉香,平均每克售價動輒6萬港元(鳳凰網2015 年)普通的沉香也每克賣千多元(成報2015 年),令不少人心癢,冒著入獄的風險,拿著自由行證件,跨境到香港郊野公園和風水林亂斬土沉香。不論老樹和幼樹,無一倖免,斷枝蔓山遍野。

為了逃避偵緝,斬樹黨往往選擇窩藏在難以前往的斜陂和林地,更習慣睡在山頭野露。經筆者的追蹤,斬樹黨已發展出極佳的物流系統,相信得到其他人的裡應外合,晚上手起刀落,迅速把樹幹轉移至隱敝的叢林,然後隔半年至一年後回來觀察破口上的結香情況。


相片提供︰Ranae So

結香方式可大概分為 8 種(謝清和,2013 年),但以「砍傷式」、「斷枝法」和「接菌法」為本地最常見。外力造成的傷口能引發沉香樹自我修復,分泌樹脂。時間愈長,樹脂愈厚,到這時候樹脂就帶有芳香,木心變得堅實。

但這也不代表所有沉香樹都能結香,樹齡達四十年以上者,成功率較高,估計每棵沉香樹可出產 1000 克的沉香木,當中只有 500 克才是沉香(Mamat et.al., 2010 年)。若是野生沉香,以朽木製成,更是天價之物。

由於中國過度砍伐沉香樹,令這種樹變得十分稀有,國內土沉香的供應都只能靠進口維持,且需取得官方許可證才可進口。有部分斬樹黨選擇水路偷運沉香至內地,移送後亦不會高調銷售,多透過黑市市場進行交易。斬樹黨不只採收沉香,因為國內市場已經把沉香木發展出不同的副產品來,如沉香枕頭、佛珠、雕刻裝飾,甚至連木碎也不放過,變成沉香包。


相片提供︰Ranae So

雖然市面上已有人工培殖的沉香產業,結香速度遠勝野生,更符合成本效益,但技術只集中在台灣。加上,由於本地沉香樹多分佈在郊野公園範圍,在沒有守衛長駐的情況下,靠公共資源生財的方法依然吸引。目前斬樹人士在香港被引用《盜竊罪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刑罰是入獄 10 年。惟在現實中,入獄最長的記錄只有 47 個月(警訊2015 年),報警數字多,卻人贓並獲少。

如果大家真的愛惜樹木,請留意周遭環境及可疑人士,不要以沉默回應斬樹行為。

參考資料︰
  1. 政府新聞公報(2014219日)︰「立法會六題︰非法砍伐及盜取土沉香樹」
  2. Momat, M. F., Yacob, M. R., Lim, H.F., Rdam A.. 2010. “Costs and benefits analysis of aquilaria species on plantation for agarwood production in Malaysia” ,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vol. 1, no. 2, pp. 162-174.
  3. 謝清和(2013)︰沉香人工植菌研究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台中市。
   

圖片來源:YouTube 截圖
你睇咗未

《The Giving Tree》

小男孩與蘋果樹一起長大,從小男孩便爬上樹嬉戲、摘蘋果。年月過去,果樹拙壯成長,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男孩成男人,夢想可賺多點錢、成家立室,果樹因著愛男孩,把果實、樹枝、樹幹都送給男孩使用。這是一個有點哀傷的故事,男孩年老後回到樹的所在之處,樹已經只餘下一小截樹幹及根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給予男孩(樹仍稱呼已成老伯的他為「男孩」),男孩亦不再需要什麼,只希望有一個安坐竭息的地方。

看過短片,不難聯想到我們對大自然界的予取予求,植物因我們的關係而消失,有學者近日甚至提出「植物權」的概念,希望借此來保育地球上的植物。

《The Giving Tree》是英國作家 Shel Silverstein1964 年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這段短片是作品的聲音版本,並配上圖書的圖片。


 

圖片來源:Wikipedia
綠色天下

無錢也萬能

「有錢唔係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
「用錢解決到的問題就唔係問題」

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似乎令我們相信了,金錢可以解決一切,至少可以解決大部份生活需要。一位愛爾蘭人,人稱 Moneyless Man(真名為 Mark Boyle),2008 年在英國開展了一個「一年不用錢」的實驗,而他的行動打破了「無錢萬萬不能」的迷思。

即使足不出戶,我們一早起來,開水喉洗面的已經是錢。衣、食、住、行等通通都要用到錢,怎麼可能不用錢?他書中分享他生活每個層面的生活智慧,這些智慧當中又刺激我們反思根本的問題﹕「我們需要這麼多嗎?」

就以食為例,他指出,人類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會到超巿付錢買包裝食物的生物。他說,你走到蘋果樹下面,蘋果樹不會要求你付錢才結蘋果給你,所以他部份食物來源是在樹林間採摘得來的。當然,採摘也需要有知識和經驗,而且採摘又未必足夠生活所需,所以他又會自己種植食物。另一個免費食物的來源是來自社會製造的剩食。眾多已發展地區的超巿或街巿都一樣,每天製造很多還能食用的「垃圾」,只要超巿不在倒掉垃圾前灑化學物,這些「 垃圾」對一個人來說是足夠有餘的。他更在一年不用錢的實驗最後一天,請了鄰近社區的朋友,舉辦了一場不用錢的派對。當中的食物和物資都是大家分享或餐廳、超巿的剩食。就好像聖經中的五餅二魚故事一樣,大家付出得少卻得到飽足!

不用錢的實驗,証明我們部份生活「所需」可能都是多餘。如果覺得完全不用錢的生活太極端,他也有分享一些又慳錢,又環保的小點子。學習不用錢,不等於學習如何貪小便宜,也不等於學習成為一個貧窮人。相反,學習不用錢是一個生活態度,學習如何透過運用社區資源、分享資源來滿足生活所需,證明沒有錢都可以過得富貴。其中一個小點子是預備一餐晚飯或其他物品,來換取朋友為你剪頭髮。過程中沒有金錢交易,互相得益之餘亦增進感情!

不用錢去解決生活所需,可以消耗城巿製造的廢物,又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減少生活中的浪費,而地球亦因為這種生活態度而得以改善。似乎,用錢都解決不了的環境問題,可以試試不用錢來解決。
   

圖片來源:Wikipedia
有機生活小知識

月事也綠色

小編曾經到過發展中國家的農村考察,他們在島上過著簡樸的生活,自給自足。每家每戶門前有一片小農地,沒什麼入口貨,垃圾筒也不覺眼。當年的我還是一個對環保一無所知的少女,人生就只見過用過即棄衛生巾。我很好奇當地婦女會用什麼衛生用品。

當年因為語言不通而最終得不到答案。而我很擔心膠衛生巾掉在地上會影響環境和農作物,最終袋著用過的衛生巾幾天,等到出了巿區才掉。想起也嘔心!回想起來,即使在巿區可以把它掉到垃圾筒,它最後還是被運到堆田區,埋在地土裡。在巿區裡掉還是在農村裡掉,可能最後分別也不大。

近年台灣、日本、歐美等地都開始出售比即棄衞生巾環保的選擇。有矽膠製的月經杯布衛生巾月事內褲,它們都是可重用的衛生用品。月經杯清洗比較容易,布衛生巾的操作卻比較似即棄衛生巾,月事內褲就更加方便,只是要親自洗滌。

其實,除了月事內褲,布衛生巾在港也愈來愈流行。他們在本地手作巿集設的檔位也不乏支持者。這些另類選擇不單減少污染,布巾比膠巾透氣舒適,若選購用有機棉製的布巾,更減少有害漂白劑和化學劑與皮膚的接觸。嫌價格貴的話,方間亦有不少工作坊教大家手作布衛生巾。男士們會否考慮為你們的伴侶選購或製作貼心的環保個人用品呢!
   
周兆祥的世界

懂得吃出自在

今天生活在香港,就是長期在一個超級壓力煲爭取存活。 我們不快樂、我們不成功、我們不健康,往往都是因為壓力太大。許多人卻忽略這一點:精神及心理的壓力,很多時候是由生理的壓力而導致的。更多人不知道……
圖片來源:周兆祥的世界 全文
特別推介

8.29 綠野博士有機下午茶

人人都想食好 D,人人都要健康又支持環保。怎樣才可以吃得最健康又生態友善?……周兆祥博士和你共度一個特別的周末下午,親自示範現場製作他天天大量吃的菜式供出席朋友品嚐。綠田園會員更可享三五折優惠參加!
圖片來源:流動生命 詳情
活動好介紹
親子稻作Fun
農場小住客(幼稚園免費活動)
公開稻米活動──津津樂稻
 
慈善贊助活動
齊享有機菜
分甘同味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職位空缺
農夫(荔枝窩項目)
農務幹事
農場技工
農夫
 
本地有機速遞
8.22 麵粉工作坊 2.0! (餃子、鍋貼、饅頭、生煎包、烙餅、薄餅)
  馬寶寶社區農場 主辦
   
9.12
「幸福經濟學 - 環球視野•本土行動」兩天轉化工作坊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主辦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
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綠田園課程 有機農友計劃 企業贊助活動 支持我們的工作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 Like us on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