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www.schoolfoodplan.com
|
今期焦點
|
|
學校膳食經濟學
新學年還有兩周就開始了,對於學生來說,痛苦的適應過程除了早起,還有每天一餐的學校膳食。學校膳食味道和營養的參差,似乎是不同地方的學子共同面對的問題,英國最近就完成了一個大規模的檢討,誓要讓學校膳食來個大翻身。
香港學校膳食浪費嚴重的情況,時有所聞。教育局雖然有製訂《學校膳食安排指引》,但都是一些人有我有的大原則;而環保署亦針對食物浪費等問題提供了《學校推行環保午膳指引》,主要改善方法是按學生需要分量分派食物。但學生不是應該以他們對食物中的營養所需來選擇食物和決定分量嗎?他們不是應該有享受食物的權利嗎?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應該更重視食物為我們搭建起的各種關係。
英國在過去幾十年同樣面對學生對學校膳食需求持續下降的問題,學生多以外面的飯盒作替代品,但這些飯盒只有 1% 符合國家對學生膳食營養的規定。在名廚 Jamie Oliver 等人的推動下,社會對學生的飲食健康愈來愈關注。2012 年開始,教育部門為解答兩大疑問,啟動了一個大型的檢討,問題一:如何令 22,000 間學校共 500 萬學子食得好?問題二:究竟烹飪和食物在學校應扮演什麼角色?
檢討團隊走訪了全國 50 間學校,約見了學生、老師、家長、廚師、慈善機構義工、食物生產商、膳食供應商、農夫等,對牽涉在這個學校膳食經濟圈的成員均作了深入了解和仔細分析。
為什麼要這麼大陣象?最大的原因是原本的膳食模式,使高達 1/4 學生患上癡肥症,而這些飲食習慣更會影響終身。英國每年處理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的疾病的費用,高達 100 億英磅,足夠每年興建 40 間新醫院。對家長來說,比善用公眾資源更貼身的是,食得好和食得飽不獨令學生身體健康,更能提高他們在學業上的表現。
2015 年正式實施的新學校膳食指引,除了給予學校老師更多支援,給予廚師更大空間,更靈活更有創意地運用烹調方法和食材,炮製出更符合學生口味和健康的食物(如亞裔廚師能以亞洲口味來烹調食物予亞裔學生享用),更重要的是帶來深層的改變,那就是教導學生認識食物。
在新建議下,烹飪課即將成為全國 14 歲以下學生的正規課程,學生會學到食物從何而來、食物的營養成分,並學懂如何煮出營養豐富又美味的食物,享受充滿創意的廚藝實踐。
深層的改變還在於整個膳食工業的生產文化,所以新學校膳食指引還首次在採購食材上加入永續發展元素,如使用公平貿易貨品、支持本地農業、使用當造農產,並建立社區聯繫等。
若這個飲食新文化真的建立起來,相信不獨新一代更健康,環境亦會一同走向更健康的發展方向。
|
|
|
|
圖片來源: Facebook 專頁
|
你睇咗未
當你發現自己被一個猩猩家族包圍……
你會點做?即刻拔足狂奔?還是拔出利器,先下手為強?當人和野生動物不期而遇,兩者還剩多少互信?你會相信《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中的對白:「Caesar doesn’t want war」嗎?
一個遊客在一個國家公園內與一家五口的猩猩家庭相遇,他低頭坐下,動也不動。他不是大猩猩研究專家古道爾(Jane Goodall),離古道爾開始研究猩猩的年代也很久遠了。世代已變,人與動物的互信早已盪然無存,他和猩猩都會怎樣處理這次邂逅呢?
這位名叫 John 的遊客的經歷,被他的朋友在不遠處全程拍下了:只見他在一開始時低頭不動,以免引起猩猩誤會其有攻擊意圖。而這猩猩家族,3 隻充滿好奇心的猩猩 bb 首先走近過來,輕觸 John 做試探,被身型龐大的猩爸溫柔的撥開後,便圍坐在 John 後面。
John 慢慢抬起頭來,但仍不敢做出大動作,由他的朋友輕聲旁述發生在他身後的事:有猩猩開始觸碰他的眼鏡、輕舔他的耳朵,甚至將整隻手掌放在他的頭上撥弄他的頭髮。John 和朋友的耳語,似乎沒有引起猩猩們的注意。然後不知什麼原因,猩爸站起來離開,其他也一窩蜂的跟著撤離了。
鏡頭最後,猩猩未走遠,只見 John 未敢高聲,卻已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當中的緊張心情可想而知。這短片最讓人觸動的,是雙方一起締造的和平。猩猩對人表達出極大的好奇,而人在猩猩的友善對待中,獲得一種被原始重新接納的大喜,而最難得的是,雙方都首先付出了信任,而信任消解了一場如箭在弦的戰争。
|
|
|
|
|
綠色天下
全球齊心 保護土壤
只要歐洲的土地釋放出 0.1% 的碳,就等於全球 1 億架車一年的總排放。有健康的泥土,才有健康的水和空氣。為了喚起各國對土壤健康的關注,聯合國將 2015 年定為國際土壤年,每年的 12 月 5 日則定為世界土壤日。
土壤既能維持地球環境健康,亦為我們提供糧食、飼料、燃料和纖維,並維持著全球 1/4 的生物多樣性,但土壤重要卻不受重視,侵蝕、酸化、都市化、養分耗盡和化學污染等都令土壤快速劣質化。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全球土壤伙伴關係」第二次會議早前在羅馬召開,指全球 1/3 土壤已劣化,希望各國政府合作保護土壤。
會議上,各國專家提出了以下數項重要工作:
1. |
促進土壤資源可持續管理 |
2. |
鼓勵在土壤領域開展投資、技術合作、制定政策,提高教育意識並進行推廣工作
提高土壤數據和信息的數量和質量 |
3. |
支持統一可持續土壤管理的方法、衡量手段和指揮,進行國家驗證時考慮到生產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差異。 |
4. |
支持統一可持續土壤管理的方法、衡量手段和指揮,進行國家驗證時考慮到生產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差異。 |
支持農業、保護土壤,是地球長遠發展的關鍵,亦是餵飽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的唯一方法,希望香港不獨不要逆世界潮流而行,更要為國際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
|
|
|
|
有機生活小知識
家家要試的環保酵素
果皮和菜葉等鮮廚餘,是每天都要處理的家居廢物,但只要加入糖和水,存放 3 個月,就可以成為用途廣泛的寶物──環保酵素,難怪它愈來愈流行。親身實踐後還發現多一個好處,就是製作過程中,連帶心情也會好起來。
數數自己的環保酵素,自 1 個月前開始做了第 1 枝之後,現在已累積了 10 多枝。每天起床或外出回來,第一件事,肯定是走去廚房,為那些脹鼓鼓的膠樽放氣,看到原本凹下去的瓶底,脹成有如不倒翁一樣站不穩的圓形,真的感覺神奇。
我的社交網站群組中,以「環保酵素製作、共享、交流」最活躍,常常洗板,不是求答案,就是 free 空罐,有的更將自己的製成品大量送贈出去。我在社區組織上過環保酵素製作班,不獨免費,導師更鼓勵學員將所學傳遞出去。這些都是受研發出環保酵素的樂素昆‧普潘翁博士的精神感召吧。
早在 2003 年,樂素昆‧普潘翁博士(Dr. Rosukon Poompanvong)已因在家鄉泰國推動有機耕種成效顯著,而獲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傑出貢獻獎,她更期望將自己研發的環保酵素製法,推廣到世界不同角落。
酵素(又稱「酶」)是一種蛋白質,能從植物的澱粉和糖混合發酵後獲得。它是一種催化劑,能將受質催化為另一種物質,能用作人體、器物和空氣等的潔淨劑、植物的殺蟲劑和肥料等,用途廣泛,且用後進入環境中亦一併淨化水道,增加空氣的臭氧成分,令環境更健康。
環保酵素,顧名思義是指用對環境最友善的方法去製作的酵素,所以主要材料為鮮廚餘,即未煮前的菜頭菜尾、果皮、凋謝的花卉等剩餘物資,加進以最少加工程序製作的糖,如黃糖、黑糖等,並善用各類膠製容器。總之,製作環保酵素的精神是盡用所有剩餘資源,以最低投入,製作最大效能。
造法非常簡單,只要將糖、廚餘和水以 1 : 3 : 10 的比例混合,放入膠製器皿內密封 3 個月進行發酵。由於發酵會產生大量氣體,器皿要預留 1/3 空間,並在頭 1 個月內每天開蓋釋放氣體,直至沒有氣體釋出。收成時隔除渣滓,倒進噴壺,根據用途稀釋施用。
環保酵素網上資源十分豐富,這個「環保酵素」網站可找到任何基本知識,而社交群組「環保酵素製作、共享和交流」則是解難交流的好地方。
鮮廚餘都是十分乾淨的東西,果皮如橙皮、檸檬皮更香味四溢,將他們切碎窄小的樽頸一點點放進容器,過程猶如冥想,再加上知道這個過程對地球百利而無一害,心情自然開朗起來吧。
|
|
|
|
|
周兆祥的世界
為什麼彈性上班危害健康
潮流興「彈性上班」,隨著 IT科技流行普及,老闆、職員的心態轉變,大家覺得這種比較自由、隨便、遷就個人取向的返工安排更優勝,更輕鬆,更有吸引力,甚至更高效。可是,最近一個調查結果卻發現,彈性工作絕對不利身心健康。
|
圖片來源:周兆祥的世界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