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記一場深耕式農運的開始

持續近兩個月的反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示威,在 627 日立法會財委會以極富爭議性的方式表決通過後,暫告一個段落。有別於傳媒捕捉的激烈畫面,現場以「城鄉共融」、「永續發展」、「還土於民」等為訴求的泥土深耕式集會,更符合這場農業運動的特質。 今年的 5、6 月在暴雨夾雜驕陽中渡過,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影響的居民關注組及關注農業及城鄉發展的民間組織共 8 個團體,亦在 52 日財委會首次會議開始,7 次在立法會外集會,直至 627 日在財委會倉卒表決通過後結束。

筆者 4 次去到現場,最後兩次更全程參與,對這場以農業介入、不一樣的社會運動,有數點觀察:

1) 農產饗巿民
最直接賦予這場農業運動個性的,是農業形象的到場。在議事廳內看到支持農民的議員,枱前都擺放了農夫耕作時戴的草帽和他們辛勞種出來的蔬菜;在議事廳外,村民帶著自家種的蓮霧、自家製的糕點與參與者分享,又以盆栽砌出口號及舉行草染工作坊,散會時,集會人士還能把一盆盆農作物帶回家,讓泥土及植物的生命力在城巿的不同角落繼續延伸。由於集會時間特別長,大會工作人員向參與者派水,又會在集會結束時,回收膠水樽,貫徹著對人和大自然的關懷。

2) 蟲魚添生氣
現場音樂唱出訴求、萬人齊書反對橫額、手持農作物赤足鬧巿默站等,都是這次運動的創意表達方式。而理工大學設計系學生將他們在馬屎埔的詳盡觀察,印製成《馬屎埔村生態地圖》,當中紀錄的昆蟲動物,在最後一次集會時,變成示威道具,「走到」了現場。 龍眼雞、池鷺和各種蛙類都是農地的主人,既為在場人士豐富了對泥土和農村的想像,亦傳遞出發展必須尊重不同人和大自然生物的生活方式。

3) 同步議事
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期間,立法會外總有支持和反對東北發展的示威者集結。兩者除了人數懸殊,方式亦十分不同。支持者多以大聲公發言表達意見,或以極大聲浪播放國歌及現場獻唱。 相反,反對東北發展的集會,全程直播議會的議事過程,集會其實就是旁聽及直接監察議會內的發言,並即場作出回應。遇上有共識的意見,會看到全場拍手叫好,看到不合理程序或聽到不認同的意見時,會群起喝倒彩。集會主持人亦把握機會對當中提及的計劃內容及影響,和牽涉到議事程序及原則等作出解釋。 雖然議會內的政治現實是建制派議員不用參與議事,單憑按掣就能通過議案,但議會外參與議事的種子已深埋民眾裡。

4) 民間學堂
7 次集會從早期以村民為主的數十人,到最後兩次的近 5,000 人,見證了社會對東北發展議題的逐漸投入。隨著各種團體和媒體為大眾描劃出清晰的東北發展影響,例如土地正義聯盟的《反東北懶人包》和發展局回應懶人包的《新界東北「常人包」》,以及相互的後續討論,都為大眾了解事件提供了更多更易理解的資訊。加上大專學院陸逐開始放暑假,年輕人和新的民眾加入使得 6 月開始,集會人數顯著上升。

613 日下午直播立法會財委會會議的同時,示威區坐滿以年輕人為主的集會人士。由於財委會尚未進入強行表決的緊張狀態,所以參與者分成約十人一組,分別圍繞著村民或集會組織者進行討論。這方式使得參與者能親身接觸受影響的村民和集會發起人,聆聽他們的訴求及理據,與其他人展開辯論,對參與的運動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不過,隨後發了衝擊事件,令輿論將集會標籤為暴力與非理性。

在財委會第 7 次會議即將結束前不久,議案在一片混亂中通過了,集會現場是前所未有的沉默,有一陣子,才出現被傳媒捕捉的握拳畫面。其實,這沒有被報道的沉默才是現場最應該重視的反應。這群人不是衝著已預知答案的表決而來,以乘亂匆匆表決來掦棄議會最珍貴的議事精神,才是對參與集會者最大的打擊,亦與整場運動嘗試建立的深耕式討論相違背。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不獨令現時活躍的 298 公頃常耕地進一步減少(政府數字是 28 公頃,民間數字是 65.2 公頃),換地的方式更犒賞了過去二十年囤積閒置農地的做法,並助長未來農地閒置炒買之風,對香港的農業有深遠影響。政府實在應該盡快展開農業政策的討論,保護農地這農業的命脈避免受到進一步的、無可逆轉的破壞。
   

圖片來源: YouTube 截圖
你睇咗未

北極熊:尋找家園

看著北極熊有力的大掌在茫茫大海中撥啊撥,偶爾停下來四周瞭望,大海無盡,就是看不到和牠們的毛色一樣潔白的海冰層……這段片令很多人看得心都碎了。

鏡頭一直追蹤著北極熊,有時遠一點,有時很接近,有時從身邊經過,有時從高空俯瞰:只見牠主要以前掌撥水,柔軟的毛髮在水中飄盪如海草。一家三口的北極熊時而聚首,互相慰藉,時而一個緊隨一個,沉默上路。終於登上陸地,鏡頭扯高拉遠,極目卻只有絕望的頑石。

維基百科說,北極熊一生之中在水裡的時間比在「陸地」多,但「陸地」──其實指的是冰封陸地與開放水域交界之處的海冰層──卻是牠們不可或缺的獵食場所,因為牠們的主要食物海豹,就是生活在這區域。

北極熊很少在冰塊上或海水裡捕獵,而是靜待在冰塊與海水的交界處,等待冒上水面呼吸換氣的海豹。當夏天來臨,海冰層融化,海豹離開,北極熊便亦需游出茫茫大海,尋找另一塊海冰層,亦即是牠們食物所在的地方。牠能連續游十天,去遠達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尋找棲身之所。

有研究指出,北冰洋的海冰量自 1979 年至今持續呈明顯下降軌,20144 月錄得的年度海冰量最高值,是有紀錄之來的第二低。海冰層減少,已威脅著北極熊的生存。

氣候暖化,是導致北極海冰層逐漸減少的主因。如果你為這些北極熊而悲傷,你可以在生活的不同層面,透過減少碳足跡,並促請政府及商界實施減少碳排放的措施,延緩氣候變化,拯救北極熊。

 
公眾聯署

促請政府落實源頭減廢

近年,的確看到身邊愈來愈多人,為響應源頭減廢而製作廚餘酵素和堆肥,分享及重用舊物,開始建立新的生活習慣。然而,政府遲遲未推出進一步指引,卻重彈三堆一爐的舊調。請參與聯署,促請政府許下承諾並盡早行動。

政府最新推銷「三堆一爐」的宣傳片說,每日全港產生 13,000 噸垃圾,因為沒有魔法將它變走,所以要將堆填區擴建,並興建焚化爐,將固體垃圾轉化為污染人和天空的氣體。

其實,在家中切實地試過將廚餘變堆肥的人,每天都在自家的垃圾桶裡見證著魔法的存在,它存在於每一個有意識並願意以行動減少製造垃圾的人/企業手中。

實行城巿固體廢物按量徵費、生產者責任製、建立配套完善的回收業、禁止工商廚餘玻璃廢紙等可回收資源棄置堆填區等,都有如施行魔法一樣,令大量垃圾消失。

這些措施愈早推行,成效亦愈早出現,堆填區爆滿的壓力就會逐漸減弱,焚化爐興建的必要性亦需重新評估。故長春社、香港地球之友、綠領行動和綠色力量向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發信,公開呼籲政府承諾必須在盡力推行源頭減廢下,才分階段按需要擴建堆填區。

希望公眾齊來參與聯署,讓消滅垃圾的魔法早日出現。

網上聯署:http://supporthk.org/i.php/View/424
   

圖片來源: Wikipedia
有機生活小知識

小心二手壓力!

二手煙摸不到,但看得見、聞得到,二手壓力卻可能污染了你的情緒也不自知。研究者指出,接觸情緒緊張的人,會令你自己的身體也產生壓力反應。如何向二手壓力 say no?

大家都知道,壓力能引起眾多疾病,廣泛至心理、神經、心腦血管、腸胃、肌肉骨骼等範疇。無論是自己有壓力,還是身邊人有壓力,都一樣要注意。根據 Natural News 一篇文章,美國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 和 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的科學家發現,壓力就好似吸煙一樣,不但影響自己的健康,還對旁邊的人產生同樣的壞影響。

研究要求參與測試的志願者解決艱難的數學題及接受訪問,結果顯示有 95% 人血液中的皮質醇和壓力荷爾蒙都顯著升高。

研究人員對一直從旁觀察的人,作同樣的血液測試,發現當中有 26% 人的皮質醇亦顯著升高,若旁觀者與參與者屬情侶或夫妻關係的話,更達 40%。即使只是從單面反光鏡或熒幕觀察,效果相差不大。 另一組測試的對象是母子,母親接受壓力測試時,小朋友被隔離到另一個房間遊玩。母親需要作一個公開演講,並接受嚴厲的批評,期間的心跳等壓力反應,紀錄在身上帶著的心血管接收器。當母子團聚時,他們發現小朋友的心跳全都加快了。即使小朋友在母親承受壓力時不在場,仍能受影響,證實小孩對二手壓力的反應更為敏感。

文章建議,為保護自己免受二手壓力影響,最重要是要「自覺」。當你發覺自己有壓力反應時,慢下來,確認自己當下的感覺。只要了解到壓力的源頭,才可以運用相應的處理壓力方式,來作針對式治療。你可以試下將你的感受以因果句式說出,如:

我聽完我的朋友的怨言後,我很憤怒,因為她的憤怒令我憤怒;

我看著同事失敗後,我很緊張呀!看到他緊張為我帶來二手壓力;

看著他很緊張地完成簡報,我也十分緊張。這就是二手壓力了。

其實,明白到有「二手壓力」這傢伙存在,已經很重要。一如上述研究結果顯示,二手壓力在親人/愛侶等互相關心的人之間產生的影響更大。所以,愛護親人,愛護自己,都要從根源開始,合力處理好一手壓力,就不必煩惱二手問題了。
 
周兆祥的世界

為什麼飲食會影響情緒?

我們的健康、情緒、靈性狀態,都大受飲食所控制。想有怎樣的情緒心態,就要懂得選擇食物。
  全文

特別推介

農場活動兼職導師訓練課程 2014 (最後召集)

一個認識有機耕種,學習與人分享有機生活資訊的課程。將於 713 日至 824 日期間的 7 個星期日舉行。完成課程且考試合格者可獲安排跟隊及試帶實習,表現良好者可成為本會正式兼職導師。
  詳情
活動好介紹
公開稻米活動 ── 津津樂稻 2014(晚造)
「非常慈善‧非常稻」── 慈善贊助活動
齊享有機菜 ── 慈善贊助活動
 
 
課程好介紹
農場活動兼職導師訓練課程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家居種植課程
 
 
綠領職位
招募農務幹事
招募農務技工
招募農夫
 
 
本地有機速遞

7.5~6
本地有機西瓜節 2014
  漁農自然護理署 及 菜聯社 合辦
 
7.5 海岸清潔同樂日
  環境保護署 主辦
 
7.10 農業技術講座--防雨棚的設計及應用
  漁農自然護理署 及 菜聯社 合辦
 
8.7 農學研習班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主辦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
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綠田園課程 有機農友計劃 企業贊助活動 支持我們的工作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 Like us on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