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高爾夫球場的原罪

因為最近政府的新界東北新方案,引來一輪是否應該收回粉嶺高球場來建屋的熱議。關心環境問題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高球場出名不環保,在網路論壇上,亦不時有人拿周兆祥都反對高球場 來作證明。那高球場有多不環保?我們嘗試在此臚列它的「原罪」,同時看看國際高球界怎樣面對這些批評。

建場時破壞生態環境
一般一個 18 洞的標準高球場佔地 40~80 公頃,除非當地的天然植被就是草地,否則便要將原地的灌木、樹叢,甚至森林剷除,植入草坪,這當然對生態造成破壞,而且因為面積大,影響也大。即使之後會按景觀佈局移種樹木,但如果種的是外來品種,對當地生態的貢獻也很有限。以粉嶺高球場為例,場內種植了不少自澳洲引入的白千層,它的木質蒴果便不能為本地雀鳥或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根據粉嶺香港高球場 的網頁介紹,他們第一個球場的土地是跟當地農夫商討而得(其餘兩個場無提),估計很可能是農地,那便不用砍樹了。對,農地上的樹木的確比較少,但香港農地一般不是平的,便是梯田,1911 年的農業,應該還是以種米為主吧,要將幾十公頃的稻田改為起伏有致的高球場(據說,高球場的樂趣就在於地形的起伏變化),仍需要不少挖掘填土工程,在大地長出青草之前,水土流失定不可免。

建成後耗用水、化肥和農藥
高爾夫球的起源地蘇格蘭四季小雨不斷、氣候適合牧草生長,草坪管理維護相對容易。但硬要在香港這個亞熱帶地方弄一大片整年都綠草如茵的場地(粉嶺高球場佔地 170 公頃),還要符合高球場對草坪養護的極高要求,那當然要耗用大量資源,化肥、農藥和水都少不了。

香港任何一位農夫都可以告訴你,農地在夏季只要丟荒一兩個月,野草就會長到連農夫自己都難辨田塊的地步。面對本地雜草的生命力,外來引進的草種(即使是符合球場要求的本地品種)便需要借助化肥農藥,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以達至單一種植。

根據 Worldwatch Institute 的資料,每英畝農地平均每年使用 2.7 磅農藥,而高球場每年用 18 磅,是一般農地的 6.7 倍。這些化學物品還會污染地下水源,影響周邊環境。故此,北京自 2002 年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便已經要求在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防護區內,禁止新建高爾夫球場等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的場所。

另外,香港氣候冬乾夏雨,86% 的雨水集中在 4 至 9 月的半年間,餘下的半年只有 14% 的降雨。故此,每年的秋冬季,制約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份,而非溫度(香港冬天不太冷!),要在秋冬季都保持草坪翠綠,便要耗用大量淡水。與灌木樹叢相比,草類的根淺,保水難,那種高低起伏的地形,令水份流失更快,故此需水更多,再加上用水管理不善,那浪費的水資源便更多。

根據前面 Worldwatch Institute 的資料,在泰國,一個高球場平均每天耗用 6,500 立方米的水,足夠讓 6 萬位泰國農村村民使用一天。即使是一些標榜負責任管理的高球場,都曾被發現灌溉用水比需要多 83%

佔用大面積土地
土地是每個城市的寶貴資源,高球場佔用大面積的土地,只供少數人使用,與其他休閒康樂設施的人地比率相比,它不成比例地多。加上前面提及的種種環境問題,令高球場早已成位世界上不同社區的眾矢之的,反對、抗議,甚至破壞等都並不罕見,令全球的高球界不得不主動面對這些批評。

可持續發展高球
不論是美國高爾夫學會國際高爾夫聯盟,還是 R & A (The Royal and Ancient Golf Club of St Andrews),都同意高爾夫球的未來,就看它能否達至可持續發展。人類正面對氣候變遷、淡水資源匮乏等問題,而各地社群對環境關注亦日高,高球場已不能不作變更。

其實,早在廿多卅年前,高球界已開始找尋出路,例如在已破壞的廢地(如舊礦場)上建場、選用耐旱、耐瘠、耐踐踏,可粗放管理的本土草種、讓草坪在旱季變枯(草只是休眠並非死去)、種植長小果的原生植物,為野生生物提供食物、採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蟲害、回收並重用灌溉水以至灰水、建立氣象站以準確管理、用較輕的剪草機減少壓實土壤有利排水、經常邀請社區中的老人、學生或環境組織來參觀,增加溝通、建立生態友善標籤 等等,等等。

反觀香港高球會,他們不單只藉著歷史遺留的特權,以接近零成本獲得該片超大的土地,在他們的網頁內(公眾瀏覽部份),更未有片言隻語提及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可能是他們對這個國際潮流還未認真考慮,或者在土地零成本之下,他們無壓力要去關顧社會的要求,又或者他們做事比較低調,做了也不打算讓公眾知悉。

小結
政府表示會在今年內檢討私人遊樂場契約,希望政府在研究特權應否延續之外,更會從可持續的角度去考量續約與否,並且積極考慮將各種不可持續的場地收回作其他發展用途,以免浪費本地珍貴的土地資源之餘,更對周邊環境產生潛在威脅。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你睇左未

化肥農藥激素的世界

這段短片原名《化肥農藥激素的世界》,在網上以十分搶眼球的「中國人還能活多久?」這個標題來流傳,有時還加上「震驚」、「觸目驚心」等詞作輔助。不是說它的內容不真確,只是在中國食品問題五花八門的今日,大家可能已經觸目驚心了好多次,震驚程度多少有點免疫。

短片由一位家農家小女孩因吃了父母種植的士多啤梨(草莓)而出現性早熟問題開始,介紹國內農戶、生產商過量濫用各類化學農藥的情況。由香蕉到西瓜,到市場上的各種蔬菜,都因為激素、農藥過量而令人擔心。

短片繼而講述速食、肉食等問題,指出人類欲求已經超過大自然的供應平衡,必須使用違反自然的手段去生產,才能滿足。科技和商業市場,破壞了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人為地創造一個地球從來未出現過的生物週期。我們以為是物質生活的進步,其實是對自然資源的掠奪。

雖然短片在敘事編排和因果關係上有點混亂,但它仍說中了重點。

news2b.jpg (500×300)

圖片來源 :YouTube 截圖

 
綠色天下

基改作物農藥量大增,美政府擬提高限量配合

美國民間團體 Food & Water Watch 剛出版的報告,表示在爬梳美國農業部及環境局的數據後,發現自從開始種植基改耐除草劑作物(包括粟米、黃豆及棉花)以來,除草劑的使用量大增。

這些基改作物加入了耐除草劑草甘膦(Glyphosate)的基因,農夫可以在種下大豆後,繼續使用草甘膦來除草,讓農夫的管理工作更容易,減低除草成本,令作物更具競爭力,還可以增加糧食供應。

不過,不少團體早已提出質疑,這種做法,容易鼓勵農夫增加使用除草劑,並讓雜草更快產生抗性。美國政府當然沒有理會這些反對聲音,基改抗除草劑作物陸續自 90 年代起獲准在美國生產。

十多年來,這個全球最大的雜草抗性「田間實驗」,證實之前的質疑並非杞人憂天,Food & Water Watch 的報告便給大家一個客觀的數字佐證。 報告總結,在最初期,草甘膦的使用量,不停增加,但其他農藥的使用量卻有下降,令總體除草劑的使用量於 1998~2001 年間下降了 15%。

但當雜草逐漸對草甘膦發展出抗性後,不論是草甘膦還是其他除草劑,使用量都全部上提,例如 2, 4-D(越戰時期美軍使用的落葉劑〈又稱橙劑〉的一種成份)自 2000~2012 年間,總用量增加了 90%,固殺草(glufosinate)自 2009~2011 年間,每畝用量增加了 7 倍,令到整體除草劑使用量於 2001~2010 年期間,增加了 26%。不過,請留意,自引入基改作物起,當中的主角草甘膦的使用量,從未減少,自 1996~2012 年間,共上升了 10 倍。

報告同時估計,待可抗不同除草劑的基改作物陸續批准生產,除草劑的使用量還會大幅飆升。

為了配合這個趨勢,美國環保局正考慮將食物及飼料的草甘膦殘餘限量上調。例如飼料增至 100ppm,油籽作物上提至 40ppm。不過已經有研究發現只要飼料含 2ppm的草甘膦,已可增加小鼠產生腫瘤的機會 70~80%;低至 2.03ppm 已可令青蛙及雞隻胚胎發育不正常。環保局接受公眾回應的限期剛於 7 月 1 日完結,期望美國民眾能提供足夠的壓力讓他們的政府收回成命。


綠色生活小貼士

陽光迎夏日

經過一個異常陰雨多濕的春天,非常渴望有個正正常常的夏天。香港女士花大量心思時間金錢要去做美白,相信最怕的便是夏日,一個不慎就可以將她們的心血付諸東流。不過,專家卻說,曬太陽,利多弊少!

科學家一向說太陽光是皮膚癌的主要成因(這當然不是女士們美白的原因),但已經有研究指出,由於太陽光可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 D,而維生素 D 可助抗多種癌症以及其他疾病,故此,應該適度地多曬陽光。

研究人員比較北歐、英國,以及澳洲、紐西蘭等地方,皮膚種類接近的人口他們的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數據,發現越接近赤道,人體內的維生素 D 越多,即使患上皮膚癌,死亡率比高緯度地區的會低一點。另外,維生素 D 量不足,還可能引致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病、免疫系統病、骨骼疾病等。

其實,缺乏陽光,人亦容易變得倦怠,無精神,故此建議各位讀者趁這個夏天,多到農田耕作,既可接觸陽光,又有適量運動,絕對是治療憂鬱症的一度好處方。



 
園圃物語

我又上課了

六月三十日,烈日高照,晴空萬里。逝去的時光,當然是不能令它逆轉倒流。不過在人生的舞台上,只要自己願意,是可以令昔日的自己角色重現,見善則遷,見過則改,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生命,希望盡可能做到今生無悔。

全文……(pdf, 246KB)

圖片來源 :馬憲恩

 
農場好介紹

暑期農耕學習營

  一個專為 9-15 歲青少年而設的 3 天有機農場學習日營,內容包括建爐、燒柴、煮飯、翻土、除草、挑坑、織稻草、搭草棚、……。讓他們在一個以農場鄉土活動為軸心,在暑期炎夏艱辛環境下,親歷不同的農場活動和學習磨練,讓他們與同輩一起克服困難、提升自信、培養團隊精神,真正認識自己的能耐。

詳情……(pdf, 338KB)


 

津津樂稻 ── 晚造插秧體驗

  讓個人或家庭,可以親身體驗赤腳陷泥濘,彎身插秧苗的農趣,認識傳統稻米農具的用途和種稻方法,並學習以有機稻米及芝麻製作香氣撲鼻的有機芝麻糊,延續本地的稻米文化。

舉辦日期:7 月 21 日或 28 日(星期日)


詳情……


 

津津樂稻 ── 晚造收禾實習

  當稻穀成熟時,參加者可親自在稻田手執禾鐮,割下金黃稻穗,把稻穀打脫收集。再把脫穀後的禾稈紮起曬乾,還可享受在田園以有機糯米製作鄉土食物有機糯米糍的樂趣,體驗鄉土農耕收成工作。

舉辦日期:10 月 20 日或 27 日(星期日)


詳情……

 
課程好介紹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7 月 28 日 詳情……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8 月 4 日、 18 日 及 9 月 1 日 詳情……
 

家居種植課程

7 月 21 日及 28 日 詳情……
 
 
本地有機速遞

7‧21 前 「蟒影蛇蹤 - 蛇類生態」活動

  自古以來,蛇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可惜現今很多人已忘記了這些聯繫,反而對蛇有負面的看法。因此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假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蛇類生態展覽、藝術工作坊及互動導賞團,加深公眾對蛇的認識、關注和保護。

詳情……

圖片來源:活動海報



 

8‧5 前 「天賜糧源」攝影比賽

  每粒米、每棵菜都是大自然恩賜的珍寶,若你喜歡影「食」,又自問是「惜食」之人,請即參加由香港地球之友舉辦的「天賜糧源」攝影比賽,利用影像表達「食物珍貴」的訊息,鼓勵大眾珍惜食物並建立對食物的尊重!

詳情……

圖片來源:活動網頁



 

8‧10 認識有機藥用菇菌

  由非牟利機構菇菌圓與蕈珍研發國際有限公司合辦的參觀活動,旨在介紹常規菇菌,以及環保有機靈芝的種植方法,並讓消費者多認識香港的保健產品。內容包括參觀菇菌圓環保有機農場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雲芝研製室。

詳情……



 

8‧17 及 24 魚菜共生培訓工作坊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曾於 6 月份舉辦魚菜共生培訓工作坊,由於反應踴躍,故特別於 8 月份加場。魚菜共生結合水產養殖(養魚)與水耕栽種(無土耕種),讓魚和菜在循環系統中,互相促進生長。這種永續糧食生產方案,設計及規模都十分靈活,從桌面以至商業漁農業都適合。

詳情……

 
周兆祥的世界

消化舒服吸收超多這樣吃

此時此地「一般人」吃的「一般食物」,都是難以消化的、營養成份極低而且人體無從吸收的,而且「一般人」的「一般吃法」也是極端不利消化吸收養份,反而令身體既積毒又勞累、傷殘。隨便舉例(都是本地的家常菜和食肆最受歡迎的菜式):菠蘿包、腸粉、酸辣湯、……

全文……

圖片來源:流動生命網頁

 
綠領職位

招募農務幹事

綠田基金現正邀請熱心工作,且具多方面才能的人士加入我們的團隊。農務幹事負責一個約 50 斗種有機農場的每日工作,包括種植作物(蔬菜、果樹、稻米等)、照料動物、完成農地日誌、出售農產品,以及其他農場工作,……

詳情……(pdf, 149kb)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查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