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保署去年底發表的報告(pdf, 1.24MB),香港人製造的廚餘量持續上升,其中家居廚餘較前一年上升 5 %,工商廚餘(餐廳等)更勁升 26 %,達到平均每人每天半公斤的地步。
這邊廂,我們製造的廚餘量不斷增加;但那邊廂,香港申請食物銀行服務的人數亦不斷增加,這是香港貧富懸殊的寫照吧!
香港的廚餘問題,通過環團及政府的推動,以及媒體的介紹,已廣為香港人認識,到食肆要求少飯,已少遭白眼,可是在整體減量上,不單沒有減少,更反為大升。
其實,從徵收膠袋稅一事可知,即使是香港人都明知應該要做的事情,若缺乏經濟誘因,大部分人都仍會觀望,等人家先行。至此,唯有寄望政府的垃圾徵費可以盡快落實,而且徵費方法可以有效鼓勵香港社會達至零廚餘。
不過,這個願望很可能會落空,不是政府要收的費用收不到,而是政府並未有零廚餘的決心。
「零廚餘」?是否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的癡人說夢?
溫哥華及三藩市均已設定以「零廢物」(當然包括「零廚餘」)送去堆填區及焚化爐為目標。看他們政府網頁的介紹,都沒有神奇魔法變走垃圾,所用的都是香港社會討論過甚至實行中的如教育、減少製造、循環再用(或造)、堆肥、……等等方法,但人家做得完整且徹底。
香港地少人多,土地矜貴,三個現有的策略性堆填區面積合計 277 公頃,將於 2015 年爆滿,現在更有土地發展爭議,拿珍貴的土地用來埋垃圾,實在說不過去。政府建議理性討論焚化爐,但香港人口稠密,在那兒興建都容易引起居民反對。所以,香港最有迫切需要以零廚餘,以致零廢物為固體廢物處理的策略目標。
我們今日的生活消耗,是犧牲了這一代,以致子孫後代的資源基礎來成就的。不以零廢物為終極目標,才是短視的自欺欺人。
今期《稻草人》以「來自泥土 回歸泥土──廚餘堆肥的兩種旅程」為專題,將農夫的田間堆肥與城市裡面的廚餘機堆肥並列,讓我們看到城鄉共融並存的其中一種意義。
有興趣先睹為快的讀者,可以即時下載今期《稻草人》電子版(pdf, 12.2MB);想慢慢細閱的,亦下載免費索閱地點表,到全港超過 150 個地點,免費索取或索閱即期的《稻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