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

農地價值計真 D

近日有地產商願意捐出農地給政府興建廉價房屋予年輕人,成為城中熱話,不少討論的焦點都集中在地產商的如意算盤究竟怎樣打,他當年買地的成本、政府發展農地的配套、捐地之後的優惠等等,總之就是除笨有精。但這些計算中,卻欠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農地的非商品價值。

農地資源是一種重要的公眾資源,農地除了擁有生產糧食及其他農產品這種商品價值之外,還有眾多的非商品價直,包括提供開敞空間、農田景觀、淨化空氣、涵養水源、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價值,又有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物價、承傳文化、提供精神價值、保障農民生計等社會價值,以及支援發展第二及第三產業,多元化本地經濟活動等的經濟價值。

隨著國際社會對農地多功能價值的認識加深,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用不同的方法去評估農業的非商品價值,以幫助政府制定政策,保護農地。例如計算農地的大氣調節價值,可取農地的生產力,計算總共可吸收的二氧化碳及釋放的氧氣量,再以碳稅及造林成本來換算。又例如要計算農業涵養坡地水土的價值,則可假設若果沒有坡地上的農田,政府要花多少費用來建造堤圍,以獲得與農田相等的效益。

用這種方法,日本有研究所計算出 2001 年日本農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價值為 82,226 億日元(以當年的匯價估算,約合港幣 5,240 億元),而國內研究人員則計算到青島市的耕地可提供值 254 億元人民幣(pdf, 0.5Mb)(以當年的匯價估算,約合港幣 288 億元)的經濟、生態及社會價值。

另外,新興的有「敘述性偏好評估法」(stated preference techniques)(pdf, 1.1Mb),藉問卷調查誘導出受訪者心目中願意為一些非商品支付的費用,例如問受訪者為了保護某地的水梯田他願意支付(willing to pay)多少錢給政府之類。以下是不同地方就農業某些功能的評估結果:

美國公眾平均願意每人每年繳付 515 美元(pdf, 0.4Mb)(約 4,017 港元)以支持政府保護農業的非商品價值(如保護家庭農場、保育農地等)。

英國不同的調查顯示國人最高願意繳付每人每年 73 英鎊(pdf, 0.2Mb)(以當年的匯價估算,約合港幣 896 元)以保護蘇格蘭包括開闊農田的高地景觀。

台灣民眾平均願意每年每戶支付新台幣 1,777.92 元(以當年的匯價估算,約合港幣 431 元)以維持稻田的保水和保護土地的功能。

武漢市的居民願意每人每年支付 247 元(pdf, 1Mb)(以當年的匯價估算,約合港幣 304 元)作耕地的生態補償。

這些評估的結果,受研究方法、受訪者的背景(如性別、年齡、教育、收入、住區、農業稀缺程度、……)等所影響。從武漢市的調查可見,受訪者的月入在 1,000 至 3,000 元之間居多,但他們仍願意每人每年繳付 247 元來支付耕地的生態功能。香港人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為 11,000 元(pdf, 2.5Mb)(約合武漢研究當年人民幣 8,948 元),相信總會較 247 元高吧,而且,還未計農業的其他功能,若一併合計,再乘以七百萬人,定會更可觀。

香港目前仍未見有學者為本地農業的真正價值作研究,或者,更準確點說,香港人連認同農業的多功能價值仍未談得上,不單較歐美等國落後,連中台兩邊也比我們先進。希望香港人可以急起直追,別白白浪費香港寶貴的農地資源。

 
你睇左未?

桶窯 DIY

根據本通訊不專業且不負責任的調查顯示,香港人喜歡吃麵包做早餐、午餐及茶餐,這些麵包超過九成八是從麵包店購入的,香港只有極少數人會自己焗製麵包,而喜歡焗麵包的主要會用電焗爐。不過,用碳或柴火烤烘出來的味道,就是跟用電的不一樣。

這裡有一段快快樂樂的 3 分鐘段片,以快鏡介紹桶窯的建造過程。桶窯是一個烘焙食材的雙層土窯,它使用鋼桶作內裡,節能、無毒、容易製作、工期短,也容易控制溫度,烘烤的面積也大。喜歡 DIY 的朋友不要錯過。

真有興趣的話,可以再看看這個分半鐘的解剖介紹,需要更多資料的,可參考這個網頁,還有台灣花蓮樸門部落的桶窯實作記錄



左圖來源:《The Barrel Oven》

閱讀花園

新書折扣:Grow Your Own Food in Hong Kong

粉嶺鐵路站附近的木棉樹,一夜之間開滿一樹紅花,附近公園的噪鵑,叫聲響亮,還有,山間野花綻放,令空氣中散發著香甜的味道。這些景象,在在都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春天正是耕種的好時機,在籌備你的春耕時,如果你需要一本入門的、或者深入的種植參考書,我想,這本《Growing Your Own Food in Hong Kong》可能就是你要找的。

作者梁雅達醫生(Arthur van Langenberg)在繁忙的醫事工作之餘,還能夠利用家居周圍空間種植出豐盛的農作物來,而且更有時間完成這本接近 200 頁的書,只能說句,能者多勞。

這本書,滿滿是各種多年種植累積下來的小貼士和心得,對經驗農夫來說也非常實用,對新手種植者來說更是不可多得。希望這本書可以鼓勵更多香港人盡量利用生活空間,為自己及家人帶來口胃與心靈的滿足。

現如於 5 月 31 日前訂購,可獲 85 折及免費派遞優惠。

詳情……

左圖來源:《Growing Your Own Food in Hong Kong》網頁


綠色天下

讓冬菇曬太陽

冬菇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食用菌,新年期間,大家一定嚐過不少。它的價錢豐儉由人,主要是看產地、大小、品種等,消委會有專文介紹買冬菇揀冬菇貼士。但原來,它的營養價值,卻是看它有否經過日光浴。

冬菇含有維生素 D 的前體麥角固醇,一經太陽曬,就會轉化成維生素 D2。而維生素 D 可調節鈣和磷的吸收,促進骨骼生長和重構,故此可以用來預防小兒佝僂病、成人骨軟化症、老年人骨質疏鬆等等。除了維生素 D,冬菇還含有高量的蛋白質和纖維質,以及多種酵素和維生素 E,有防癌、降脂,預防血管硬化和高血壓的功效。

不過,據說現今生產者已不會等太陽出來才生產,已改用人工烤烘方法來焗乾,但這些無經過太陽紫外線洗禮的方法,未能讓增加維生素 D 的含量。故此,日後可考慮用鮮冬菇自己曬乾收藏備用。




 
園圃物語

茴香(回鄉)

作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的廚藝來說,我是絕對不稱職的。因為一直以來,我的煮食方法只有蒸、烚和炆;調味方面只下鹽、糖、鼓油和蠔油,其他香料一概不用。丈夫和小女兒不是食家,只要能餵飽他們,所有我煮的食物,也會變成人間美食。故此,我雖然在小後園種了各式不同種類的香草包括香茅、百里香、薄荷葉和迷迭香,它們的功用只是據說有驅除蚊患之效,我從不會將它們入饌作調味料。

全文(pdf, 384KB)


左圖來源:馬憲恩

農場好介紹

魚菜共生系統工作坊

由川上農莊主辦、綠田園基金協辦的「魚菜共生系統工作坊」,將於 4 月 21 日起一連四個星期日假粉嶺鶴藪川上農莊、綠田園基金有機教育農場、一個市區陽台及一間學校內舉辦。內容將介紹「魚菜共生」這種適用於家居室內、天台、陽台或花園的永續系統,適合有興趣了解和建立魚菜共生食物生產系統的朋友,及有意提昇技術的人士參加。

詳情……(pdf, 183KB)

 



 

農場開墾義工大召集──已經全部額滿

我們一連七個星期的農場開墾義工活動已經全部額滿,感謝各方好友的支持,請報了名的朋友,準時出席。日後再有其他合適的活動,定會再邀請大家一起來幫忙,謝謝!




 


課程好介紹

家居種植課程

3 月 3 日及 10 日 詳情……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3 月 31 日 詳情……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5 月 5 日、 19 日 及 6 月 2 日 詳情……


本地有機速遞

3‧16 改變。想改就會變?

 

由仁愛堂賽馬會田家炳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舉辦的「快樂送書」@大埔活動,於 3 月 16 日下午 2 時至 3 時,在大埔運頭塘村的五人足球場,以「改變。想改就會變?」為題,由作者龐一鳴在樹蔭下和大家用三本書加三首歌分享他對書、對生活,以致香港和世界的看法,還可以順手買些很新的舊書。

詳情……

左圖來源:活動面書
   

3‧17 有機低碳早餐會

由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舉辦的「全城有機日」,將於 3 月 17 日假中環遮打花園舉行。由於今年適逢中心成立十週年,所以節目特別豐富。其中「有機低碳早餐會」的餐單,將包括早前舉辦的「10 Fun有機住家菜」食譜創作大賽的得獎菜式,並由名廚主理,以本土當造有機食材,炮製環球美食。其他活動還有創健力士紀錄的「有機毛巾畫巨作」、親子有機農莊、「有機拾年」豐收回顧展等等。

詳情……

左圖來源:活動面書
   

4‧5 「中國四川有機稻米耕作之發展」講座

由嘉道理農場舉辦的「中國四川有機稻米耕作之發展」公眾講座,將於 4 月 5 日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假大埔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舉辦,由四川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呂世華教授介紹他研究的有機高產低碳排水稻種植技術(產量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以及他說服村民共種有機並成立有機生產合作社的故事。

詳情……

報名表……

左圖來源:活動傳單

   

 
周兆祥的世界

奇異的恩典──全年最感動阿祥的故事

想聽一個歷史上最發人深省的故事嗎?時為公元1748年,主角為約翰‧紐頓,他是一位船長。當時的船都是木製的,百分之百人手用天然材料造出來,而且完全不用燃料,只靠風吹帆而航行。所以做船長的不會次次有把握控制大局,只好聽天由命,永遠不曉得下一次航行會不會達到目的地,習慣了望天打掛,憑感覺行事。

全文……

左圖來源:周兆祥生命流動世界網頁

活動看板

家居種植課程
3 月 3 日及 10 日
有機耕種體驗課程
3 月 31 日
有機耕種基礎課程
5 月 5 日、 19 日 及 6 月 2 日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 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 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查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